为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千年非遗魅力,在第114个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获嘉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全体女职工前往获嘉县同盟古镇,开展“青出于蓝 芳华春绽”妇女节扎染体验活动。
《资治通鉴音注》中有对扎染工艺的生动描述:“‘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分为用线扎结棉布和蓝色植物染料上色……”正式进行制作前,老师将这一古老技艺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辅以云染、方宝文等成品的展示,不同民族却同样心灵手巧的“染匠”形象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
扎缬:针与线绘制的布艺丹青
大家拿到处理好的白色棉麻布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扎缬”,也叫“扎疙瘩”。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使其被捆扎的部分避免着色;之后进行浸染,绳结的宽窄、松紧、疏密将使染色后的布料形成不同深浅的效果。细密的针线缝缀的具象图案精致生动,简单的绳、皮筋捆绑染出的抽象图案也别具一格。
“我喜欢毫无规律的形状,自己负责扎起来,剩下的交给染缸。”青年员工金萌笑着说。
“我想印上去几朵花,染完拆绳之后可能会像青花瓷。”“那我就先扎几圈再分多次染,应该会有浓淡焦的效果。”两位女职工一边交流构图,手下捆扎不停,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手中原本平展的白棉布或折叠或绞结,各异的形态为最终的成品做了十足的铺垫。
浸染:青白两色的千万种可能
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植物染料的制取。古人对色彩的寻觅因地制宜却并不因陋就简,以本次活动主要参考的白族蓝染为例,工匠经发酵、沉淀等一系列工序从苍山上的蓼蓝、板蓝、艾蒿等植物中提炼出蓝色。
由于技术和染料调配的不可复制性,扎染最大的魅力由此产生——颜色的偶然性造就每一幅作品的独一无二。从布料入水处,蓝色由深至浅、四散蔓延,因浓度和染色次数的不同,形成水墨画一样的形态,切中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审美点。
“拆开前,这就像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盲盒,最期待的是展开的那一刻。”职工李芳举着自己亲手染出的T恤这样说,“而且我十分满意,古朴素雅的蓝白配色怎样都不会出错!”
“大家是同系列的苍山雪洱海蓝,还不会撞衫。”张梦阁笑着补充道。
“原来这就是‘青出于蓝’。”
晾成:传统美学的实用化、个性化、创新化
拆掉绳结、展开褶皱,大家的云纹短袖、水波纹提包、山脉形手帕呈现在眼前时,让人很难不感慨:千年很远,非遗很近。
根据老师的讲述,2006年和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和四川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源于生活,非遗焕发新生的土壤仍旧是生活。时至今日,扎染染料颜色早已不局限于蓝色,各地民俗街、文化集市的建设也为传统手艺拥抱大众、走向年轻人提供机会。
“看到大家的反应,我们对传承有信心,因为我们既对古人的智慧结晶有信心,又对同一片土地上成长的后人有信心,这些文化瑰宝促成了跨越千年的同频共振。”获嘉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赵越在返程的路上总结道。
经过一个充实的上午,大家满载而归。出自县局女职工们的巧手,一幅幅“蓝底白花”更显当日的春和景明,百卉含英。(邹紫辰)
标题:获嘉县烟草专卖局开展“青出于蓝 芳华春绽”妇女节扎染体验活动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jj/3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