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2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中央银行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声音越来越大,“稳定”和“良好”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监管当局经常提到的关键词。从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也印证了中国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综合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的观点。金融业已经从宏观走向微观,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更加稳定。
央行:稳定和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18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及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总体而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m2和信贷增速来看,2018年5月末,m2同比增长8.3%,增速比2017年底提高0.2个百分点,实体整体流动性趋于稳定。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05亿元,小微农业贷款增速加快。
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来看,1-5月增长7.9万亿元,同比下降1.44万亿元,5月末同比增长10.3%,主要是由于强有力的监管和去杠杆化政策的作用逐步发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下降,债券市场融资减少。考虑到季节性波动、资产证券化等因素,今年以来社会融资总体增长相对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顾问、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盛松成(600663)19日写道:“目前,金融监管在抑制资金空转移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促使资金更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在强有力的金融监管过程中,去杠杆化和渠道缩减减少了银行投入的非银行资金,减少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空转移,缩短了资金链,使大量资金重回谈判桌,同时提高了金融市场利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明认为,今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基本保持稳定和中性的趋势,没有明显的放松。今年下半年,流动性总体格局预计将继续,金融监管将继续稳步推进,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和中性的基调。
上述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形势的预判、预调和微调,加强监管政策的协调,把握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其他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保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19日,上海股票指数下跌了3.78%,两个城市的资金告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融市场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19日,股市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有一定程度的下跌。易纲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后劲增强,供求总量更加平衡,增长势头加快。自今年以来,人民币一直是少数几个兑美元升值的货币之一。基于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中国资本市场具备健康发展的条件。
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保险机构稳健运行
19日,中国保监会还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的记录。从前五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风险和合规意识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
根据最新数据,截至5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0万亿元,同比增长7.2%;本外币贷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4.2%。今年前五个月,保险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3115万亿元的风险保障。5月末,保险业总资产17.5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5.5万亿元,其中实体经济融资余额超过10万亿元。
流动性方面,5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继续保持适度充足,人民币超额准备金率为1.4%,存贷款比为73%,流动性覆盖率为125%。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7%,偿付能力总体充足。
今年以来,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我国的重中之重。中国银行(601988)党委书记、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从历史的角度指出,中国当前的金融问题极其特殊,这就决定了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郭树清认为,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隐患,以频繁的“小地震”释放压力,避免严重的“大地震”,并提前而不是事后,主动而不是被动,整体而不是零星地纠正各种偏差,以尽快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交通银行(601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最近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银行业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但总体上运行平稳。“从不良资产、拨备状况、盈利能力等方面来看,它总体上是一个运行相对稳定的行业。”
银监会发言人还表示,商业银行整体贷款质量和经营效率稳定,风险补偿能力和流动性储备充足。下一步,将敦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贷款结构,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会降低,渠道业务将会压缩,融资链将会缩短。将敦促银行增加不良贷款的处置,以释放信贷便利,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
标题:金融监管部门发声:经济基本面良好 加大支持实体经济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