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24字,读完约6分钟
新华社银川6月21日电: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
新华社记者、陆英、曹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因沙丘高度超过100米而得名。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包兰铁路、麦秸广场和“五带合一”,它已成为中国大规模工程治沙的起点,并开始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治沙技术。如今,面对中国乃至全世界荒漠化的威胁,沙坡头的治沙力量仍在努力解决这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防砂“魔方”成为致富的“好方法”
绵延的腾格里沙漠是无尽的。在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的长流水沙治理工程区,每天都有数千英亩的流动沙丘被草方格紧紧锁住。
女人们把麦秆均匀地铺在沙子上,而男人们拿起铲子,把麦秆扎进去。“从麦秆中间,扎进沙子里10厘米,露出大约30厘米。草是直立的,水平和垂直,间距为1米。”郑向记者描述了技术要领,他手中铁锹的移动频率丝毫没有受到干扰。
郑,50岁,住在中卫市沙坡头区黑林村,离项目区不远。其他大多数绑草方格的人也来自这个村子。村民们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包兰铁路建成后,村民们开始在铁路周围扎草方格,这项技术代代相传。
绑草方格既是技术工作又是艰苦的工作。为了防晒,女人把头包得很紧,而男人通常戴草帽。午休时,村民们会搭起一个简单的帐篷,帐篷里有四根木棍、一张床单和几个沙袋,供短暂的用餐和休息。
黑林村党支部书记方胜纹表示,打草场已经成为村里主要的劳动服务形式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附近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关闭后,更多的人加入了打草场。“黑林村人的草栅技术已经广为人知。目前,200多人主要从事草方格,范围也从中卫扩大到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地。人均年收入6万元。”
据中卫林业生态建设局中卫治沙林场副场长唐介绍,长柳水治沙工程区于2013年开始建设。计划建立42万亩草地广场。目前已建成36万亩,高峰期每天可容纳800多人。
由于需要绑草方格,过去农民收割庄稼后丢弃的麦秸和稻草成了“珍宝”。“过去,我雇机器收割小麦,把钱给别人。现在,人们不仅免费来帮我们收割,而且每亩还收二三十元麦秸。”郑对说道。
记者沿着长流水沙处理项目区行驶,发现往年竖立的草方格已经褪色或正在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柠条、沙棘、花棒等沙生植物,成为固沙的生力军。
向世界输出“中国智慧”
“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段穿越腾格里沙漠,沙坡头地区风沙特别大。这里风沙很大,大风沙会淹没铁路。”这就是中国著名科学家朱克真提到的沙坡头和包兰铁路。
草方格沙障是包兰铁路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连接西北和华北,国家决定修建包兰铁路。但是铁路需要在中卫穿越腾格里沙漠6次,长度为44公里,沙坡头段布满了100米高的格子状流动沙丘。
当时,在沙漠中修建铁路没有成功的国际先例。为了克服固沙问题,沙坡头聚集了各种力量。195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的最早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站——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成立;1956年,中国第一个治沙专业林场——中卫固沙林场成立。
经过多次失败和探索,在科研人员、林场职工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草栅沙障已成为铁路开通初期的主要固沙方法。
据中卫固沙林场副场长高永贵介绍,在经营初期,沙坡头地区一年有300多天刮风刮沙,风助沙,列车因流沙掩埋铁路而中断。根据记录,在铁路通车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于路基上的泥沙淤积,铁路中断了11次。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的形成才得以彻底解决。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在内罗毕举行。沙坡头麦草格栅作为中国的防砂经验,得到了国外专家的一致认可,成为中国最早出口到世界的防砂方案。之后,一批国际荒漠化防治培训班和外国专家来到沙坡头考察荒漠化防治的经验。
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副站长张表示,麦秸格栅仍是多年实践证明的最便捷、最环保、最廉价的固沙方式,也为以后的植物固沙提供了基础。沙坡头沙漠实验站通过长期的生态监测研究,证实了在我国北方风沙区通过人工植被建设实现区域生态恢复的可行性,为世界干旱地区的风沙灾害治理提供了一个范例。
防治荒漠化的道路仍然漫长
基于麦秸广场的防沙模型不仅保护了包兰铁路的畅通,还防止了风沙侵入城市,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据中卫市政府介绍,近年来,腾格里沙漠边缘已建成15.5万亩草方格、14.5万亩灌木林和15万亩封闭防护林,北部沙漠边缘已建成60公里防风固沙林带,基本控制了风沙危害的入侵。
铁路得救了,城市安全了,但是沙漠化的威胁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仍然存在。因此,沙坡头防沙治沙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风沙危害严重。全国沙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
2015年,中央发布《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50%的可治理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张说,到目前为止,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了“双减少”,但治理效果,即人工植被固沙的效益及其稳定持续的维持,仍面临巨大挑战。
“例如,某些地区人工固沙植被的大规模退化和死亡与植物种类的选择、种植规模和不合理的密度有关。”他说,干旱沙区的水量平衡对荒漠化防治非常重要,因此干旱沙区的水量平衡和生态水文研究一直是试验站的研究重点。
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一个试验区,记者看到了一个模拟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带水平衡的自动监测系统。
“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和地下水位,连续准确地监测降水入渗、地下水补给、土壤水分动态、蒸发蒸腾、植物生长等过程。在植被-土壤系统中,将实现对北方沙区水量平衡的模拟和综合研究,这将有助于今后更精细地控制沙漠。”张对说道。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韩
标题: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5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