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1字,读完约7分钟
金奎大基因(002030,诊断单元)在10月11日透露,其实际控制器可能会改变。这是校企改革的最新案例,也表明校企改革确实进入了加速阶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完成控制权改革并迈出改革步伐的高校概念股多达17只。这17家公司的股权运作呈现出鲜明的特点:第一,股权向地方国有资产/国务院国有资产的转移过程最为平稳,如博云新材料(002297,诊断股)和盛大华尔特(000915,诊断股)。实际控制器已被更改;第二,清华大学的“系统”运作,欲速则不达,第二次运作也夭折了;第三,上海、浙江等地的高校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是清除那些一致行动的人,将他们变成没有实际控制权的人,从而为后续运作扫清障碍。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次采访中了解到,校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山东、湖南、浙江、上海等地正在加速推进。在时间节点,一家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第一批试点单位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相应公司的国有股权改革,包括23所大学、财政部、人民日报、教育部和全国其他单位。届时,如果相应的股权分置改革没有完成,将由财政部牵头建立该平台(最终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第一批试点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10月11日,金奎大基因宣布公司已于10月10日收到控股股东仲达控股的通知函,中山大学已与广州国有企业就仲达控股的股权变更达成初步意向。这件事可能会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金奎大·吉恩是校企改革的最新案例。据记者统计,今年的校企改革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山东、湖南、浙江都在加紧努力。7月以来,浙江大学网新(600797,咨询股)、中和科技(000925,咨询股)、盛大华尔特、诚志证券(000990,咨询股)相继发布了实际控制人变更或可能变更的公告。
例如,浙江大学网宣布网信集团、网信资本、彭敢科技、图灵电脑、荣顺投资的股东签署协议取消一致行动,各方确认不再与郑源集团(浙江大学附属公司)的股东保持一致行动关系。此次变更后,公司的控股股东仍然是王新集团,但没有实际控制人。
受网信集团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的影响,浙江大学旗下上市公司中和科技也成为“无实际控制人”。
对此,一家高校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各地加快高校上市改革的原因是,根据政策和计划,首批试点单位必须在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其相应公司的国有股权改革,其中包括23所高校和教育部。
政策方面,2015年9月25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启动了高校企业改革。继续推进改革,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高等学校企业改革指导意见》。
快节奏,许多高校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改革目标。例如,7月16日,博云新材料披露,湖南省国资委下属的项星集团持有公司最大股东——粉末冶金中心51%的股权,从而控制了公司15.38%的投票权。公司实际控制人由中南大学变更为湖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许多标语牌,扎尔也成为了华中数控的最大股东(300161,股票咨询)。
届时,如果上述试点单位不能完成改革目标怎么办?“其企业的所有国有股都转移到财政部领导的平台,该平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上述董事长透露。
多元化的道路、国有资产和私人资本齐头并进
据报道,校企改革的目标是每所大学只能拥有一家一流的公司。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关闭、出售、协议转让、股权转让等方式处置其子公司的股权。
据记者统计,盛大、博云新材料、金奎大基因等许多公司都采取了国有资产转移的改革路径。
具体而言,盛大华代尔7月18日披露,其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已与山东国投签署协议,将其全资子公司工业集团(本公司最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山东国投,山东国投隶属于山东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石大胜华(603026)、诚志股份等。披露事实上,控制人采取了公开上市的方式来转让股权。
例如,诚智股份有限公司9月6日宣布,公司收到控股股东诚智科荣的通知,实际控制人清华控股拟通过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方交易所”)公开上市转让诚智科荣100%的股权。如果转让完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发生变化。
实达盛华4月24日宣布,其控股股东实达控股拟通过公开上市转让公司15%的股份,这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一个显著的现象是,这一轮校企改革“一视同仁”,其进程是平等的。比博云的新材料华中数控更快,这涉及私人资本。
华中数控7月13日披露了股权变动情况。截至7月11日,阎志和扎尔智能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持有公司20%的股份,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对于华中数控的持续标语牌,Zall Intelligent表示,核心原因是积极参与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看好上市公司所在的智能制造业未来发展前景,认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长期投资价值。
一些公司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改为“无实际控制人”,浙江大学网络新就是最新的例子。唯教育(600661)也在今年1月15日披露,在CICC及其一致行动成为公司最大股东后,公司变成了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程思”的高科技运作可能有例外
清华大学不仅是高校办企业的排头兵,清华控股也是高校改革的深度负责人。
2015年10月底,全国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同意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正式批准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同年10月12日,清华控股旗下的紫光国威(002049,咨询股)和同方(600100,咨询股)均披露了暂停策划重大事件的公告,开启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等经营性资产重组的帷幕。
更显著的特点是,在这一轮校企改革中,清华大学的三大资本平台已经启动改革并“串联”运行。
2018年8月,紫光国威、紫光股份(000938,咨询股份)和紫光学达(000526,咨询股份)分别披露,紫光集团控股股东清华控股计划转让其在紫光集团的部分股权,这可能涉及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同年12月29日,同方部同方股份与陈安科技(300523,咨询股份)共同宣布,清华控股拟将其同方股份转让给CNNC资本,这可能导致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只是,欲速则不达。2018年9月,清华控股计划将紫光国威、紫光股份和紫光雪达三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给高铁新城和海南联合。同年10月,清华控股将股份受让方变更为深圳投资控股。今年8月,上述三家公司的控制权转让终止。
“由于紫光系统在集成电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留在清华大学更有利于其发展。”对此,一些接近该公司的人士介绍说,这可能是校企改革的一个特例。或许,在随后的校企改革中,这些在战略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上市公司将继续由大学运营和管理。"毕竟,这更有利于技术突破和公司发展."
标题:校企改革步入攻坚阶段 首批试点限期年底前完成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3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