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58字,读完约10分钟

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这一年即将到来。回顾中国的就业“成绩单”,不难发现中国的就业指标仍在改善:1-11月,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79万个,年度目标提前完成;11月份调查的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预期目标。

作为“六大马厩”的第一个,如何稳定就业?记者走访了一些企业、政府部门和专家,听取了他们关于中国就业的优势和挑战。

降低社会保障费用是企业最稳定的就业政策之一

“公司有3000名员工。对我们来说,降低社会保障费用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支持!”沈阳宋新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自动化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田露露说。

沈阳宋新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人力成本高。田露露算了一笔账:养老保险单位的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公司每年可以节省800多万元。减少缴费基数后,公司可节约400多万元。“单一的社会保障费用减免将帮助我们减少4%的劳动力成本,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进一步引进先进的R&D人才!”

在许多商界领袖眼中,今年的就业稳定离不开稳定就业政策释放的稳定红利。降低社会保障费用是企业最有收购意识的稳定就业政策之一。

作为一项包容性的政策,社会保障费的降低使各类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毕文欣是南京诺维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该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对于我们这种类型和阶段的企业来说,社会保障费的降低有很大的影响。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节省数百万元可以引领企业走向积极的方向。现在公司的人员正在迅速增长。”毕文欣说道。

社会保障费的减免不需要任何手续,这也让企业感觉更好。

过去一些好的减税、减费政策,由于申报程序复杂,支持材料多,给企业增加了“甜蜜的负担”。方便快捷是许多企业在减费过程中的共同感受。

走进贝卡尔特沈阳精钢制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办公室,我像往常一样忙碌而有序。这个部门负责处理公司的社会保险费用。今年5月1日,全国统一实施社会保障计划,人力资源部表示,这个“红包”很容易。工作人员王楠告诉记者,“没有必要办手续。像往常一样,付款基础被宣布。系统自动调整参数,以显示应支付的社会保障费用,并且可以直接转账。”

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产经观察)

“降低社会保障费率的综合方案出台后,我们将通过向企业法人发送手机短信和开通咨询电话,让企业负责人第一次了解社会保障费减免政策。”沈阳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党委书记田洋表示,早在4月中旬,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就已经做好了减收费用的准备,5月1日,该系统的所有参数都立即调整到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截至9月底,企业社会保障费减免已减少2725亿元,预计全年将超过3800亿元。这3800多亿元已被企业用于投资研发、引进人才、增加福利和开展培训,成为稳定就业的“定心丸”。

“集团现有员工108,000人,此次减费预计全年可节省人工费用8518万元。”新疆广汇集团人力资源副总监孙凌云告诉记者,这8518万元可以按照高级人才80万元的年薪来估算,还可以引进100多名高层次人才;如果用它来招聘普通员工,按照每个员工年薪65000元的估算,可以解决1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南京水务集团将节省2300万元社保费用,启动企业年金项目,为员工养老提供保障。该集团的几名员工告诉记者,退休后,他们可以获得1万元的额外养老金。"社保费用的降低给了我们普通员工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稳定就业的重要基石

如果说稳定的就业政策是中国就业成功的秘诀之一,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就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强了就业弹性。

“上个月我赚了15,000元,这个月我可以争取几万。”随着“双12”的到来,中通快递的弟弟卢清辉又一次迎来了快递的高峰,冲到了大街上。

近年来,快递兄弟、网络汽车司机、司机等服务性职业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今年前三季度,服务消费增速超过10%。服务业已经成为最热门和最稀缺的商业方向之一。11月2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102个指定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布的100个紧缺岗位排名。其中,42个短期职业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前五名营销人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保安和清洁工都是服务性工作。

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产经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自然更强。同时,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也较高,创造的就业增量远远大于第一、二产业。因此,服务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保证我国就业稳定的重要基石。

-新技术、新形式和新模式催生了大量新职业,为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估计,未来五年中国对农业经理人的总需求将达到约150万。”“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人员、操作维护人员等相关人才短缺将达到300万人。”……今年4月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个部门发布了13个新职业,对新职业的需求呈现井喷态势。

“从年初到秋收,中间一直没有休息,订单太多了。”忙碌了一年后,农业无人机驾驶员邱慧昏了过去。“一开始,村民们不了解我们的工作。现在,我的堂兄弟想学习驾驶无人机的技能,有良好的收入,并受到村民的尊重。”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列出的新职业之外,还有许多新颖的就业领域,如暗室编剧、宠物摄影师、非传统菜肴的继承者和头皮护士...其中,据初步估计,仅在中国就有100多万专职或兼职的旅游摄影师。

“应该指出,许多新的职业以兼职工作和灵活就业的形式出现。这些职位的就业质量有多高,它们与传统职位的互补性如何,还有待观察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祥全说。

在新就业机会不断出现的同时,一些传统工作正在消失,这导致了就业结构的变化。最典型的是“机器替代”。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业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分化重组和优胜劣汰,这必然会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主席刘世锦表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上、中、下游地区的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这带来了工人就业岗位的变化。尤其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将对就业产生影响。“历史证明,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是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基本动力,而且还会取代现有的就业岗位,对就业产生影响。”

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产经观察)

刘元春说,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已经显现。研究发现,随着技术的升级,第二产业的就业总量将减少约200万人,尽管仍保持每年快速增长的速度。

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岗位的匹配度

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一挑战也是中国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机遇。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胜表示,行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生存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职位分布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包括职位的萎缩和消失,以及职位的新增和扩大。要提高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让人才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第二,让人们自由流动,从而提高匹配效率。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质上是劳动力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尹建?据说,制造业顺利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在于形成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有效的工业劳动力。

目前,中国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吗?

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根据2011年的调查,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年,这正好适合于第二产业中要求工人受教育年限为9.1年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以及第三产业中要求受教育年限为9.6年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更多的工作岗位将成为技术密集型。根据计算,第二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工人接受10.4年的教育,第三产业的技术密集型工作需要13.3年。

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产经观察)

“农民工现有的教育水平不足以支持他们转向技术密集型岗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蔡?因此,普及技能培训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中国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余额中拿出1000亿元,力争在三年内完成5000万人次的培训,同时大力推进新学徒制,在产学结合的城市、行业和企业中开展试点,努力补短处、强化技能,使我国的人才供给更加符合岗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培训不仅包括技能本身的培训,还包括专业精神的培训。”郭胜表示,在产能下降的背景下,许多产业工人很难顺利转行到服务业,因为产业工人往往从事机械和重复性劳动,而服务业工人的心和脑更具竞争力。“培训的关键不是具体的技能,而是让产业工人接受服务业的思维模式,培养新的专业精神。”

要做好第二件事,提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效率,就要打破体制和制度上的障碍,让人们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地双向流动。

“一方面,我们必须推进户籍制度、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和宅基地流转的改革,使城市居民能够顺利地到农村去;另一方面,在农民工进城问题上,要着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使农民工能够进入城市并留下来。”刘世锦说。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才跨城市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后,要从制度和观念上突破这一问题,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郭胜说道。

在采访中,专家还强调,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劳动力逐渐减少,工人的平均年龄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工人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未来中国总就业压力将有所缓解,但随着劳动力供给结构和岗位需求结构的变化,股票市场的匹配问题将变得日益重要。专家表示,中国的就业问题将日益从一个总体问题转变为一个结构性问题。

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产经观察)

“尽管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小,但明年我们仍计划再招聘300名大学毕业生,以充实团队。”展望未来,王楠充满信心。

制图:郭翔

《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8日,第19版)

标题:稳就业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亮信心增(产经观察)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