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角的商店逐渐被便利店取代:7-11便利店,蜜蜂便利店,罗森便利店,全家人便利店,苏宁便利店...遍布城市街道的便利店构成了消费领域的新景观。从早餐的油条和豆浆,到引发派对气氛的葡萄酒和洋酒,只要人们愿意,他们可以在楼下的便利店解决。便利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畅通服务消费“最后一公里”

根据中国连锁加盟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长率为19%,门店12万家,销售额达2264亿元。

便利店的“流行”与消费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如今,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吃饭时,他们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质量好。与街边商店或路边摊相比,便利店装饰精美、丰富多样,相对高端的产品正好满足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新需求。

便利店的普及是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体现。如今,一人家庭、丁克家庭以及三人和四人核心家庭正在成为主流。家庭中的女性更加注重事业发展,这使得经营家庭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提高了人们对消费便利性的需求,不再排斥为服务消费付费。201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新低,28.4%的水平达到了联合国的富裕标准(恩格尔系数低于30%),表明中国消费者从物质到服务的行为转变是大势所趋。

畅通服务消费“最后一公里”

然而,与消费者行为快速变化带来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相比,国内便利店发展滞后,存在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管理能力薄弱、总量不足等不足。

例如,便利店经营者倾向于在新社区定居,不愿意关注旧社区,导致便利店经常出现在繁华地区,相对冷清的社区走出几个街区就找不到便利店;便利店虽然属于不同的商业品牌,但商品品牌类型相似,同质化竞争严重;虽然中国的一些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甚至24小时营业,但与日本便利店相比仍有差距,日本便利店可以满足各种生活领域的需求,如水电支付、打印、收发快递、送货上门、自动取款机等;即便是被多次用来证明中国便利店快速发展的店铺数量,也没有中等以上发达国家那么饱和...要推动便利店的高品质发展,促进消费升级,就必须针对上述痛点和难点,以更丰富的商品和更好的服务解决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满足服务型消费的“最后一英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十三五”规划中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5%左右的目标。

畅通服务消费“最后一公里”

因此,近年来,便利店的发展一直受到决策者的不断关注。今年3月9日,鼓励便利店发展被进一步确定为商务部今年促进消费的重点工作;6月21日,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商务部再次强调,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应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并抓紧组织实施;7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便利店品牌连锁发展的工作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品牌连锁便利店的发展,结合本地消费水平、消费特点和便利店业务发展,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规划,完善支持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城市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畅通服务消费“最后一公里”

在总体政策的指导下,北京、上海、武汉、Xi等地纷纷采取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本地区便利店的数量。其中,北京已决定在3年内将便利店连锁店的数量扩大到6000家,Xi宝安区已决定到2020年底将拥有不少于3000家品牌便利店。

一个小小的便利店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新供应的魅力和新消费的意义。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的理解和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在促进消费的背景下,稳定总需求很重要,但主要矛盾在于供给方面。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并不缺乏需求,而是缺乏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高质量商品和服务。只有依靠更多的品种、更好的质量和更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才能真正生存,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标题:畅通服务消费“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