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5日电(记者林秀敏)德国《经济周刊》近日评论称,2017年“超级艺术年”已经过去。今年,艺术仍然是娱乐,但它失去了它的微观市场。
根据评论,下一个“超级艺术年”将等到2027年,这与行业内的“三大展览”有关:2027年,威尼斯双年展(每两年一次)、卡塞尔文学展(每五年一次)和明斯特雕塑艺术展(每十年一次)将在同一年再次举行。
讽刺的是,这个“超级艺术年”在艺术本身空:出现之前也意味着“胜利”。一群超级艺术家、超级收藏家、超级艺术品经销商、超级展览和超级奖项出现了。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里,这个行业已经成为公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换句话说,我们并没有经历鉴赏家、批评家和专家的超级艺术时代,而是接待员、追逐名利者和金钱精英的超级艺术时代。在这里,艺术从未如此重要和无意义。
评论指出,今天,艺术必须做什么或知道什么?它应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创造潜力;它应该服务于大城市的博物馆、展览和旅游营销;它想成功地抓住那些在展览和画廊周末消磨时间的人的钱包;它还经常以不断刷新的拍卖记录占据报纸和门户网站的头条。
然而,谁在这里创造了什么?谁创造了谁?如果艺术不再像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曾经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产生二阶观察的社会运作系统,它将改变我们对有形和无形世界的看法;如果它不再为我们提供有效影响我们世界观的机会。简而言之,如果艺术像运动一样,只扮演一个有利可图的、娱乐性的或耸人听闻的角色,它们能引起什么样的自我理解冥想呢?曾几何时,艺术不仅是一种消遣,也是微观市场上的一种自我消遣。它曾经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根据评论,也许未来的艺术史学家会将2017年记录为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里,“艺术家”不再是一个理想的自主主体,“艺术作品”不再具有超越时间的效果,“鉴赏家”不再是艺术家之间的一个激励纽带,作品和观众都落入了理论历史的“墓地”,而“艺术”无疑成为了社会学的基本事实。
根据评论,人们不得不把当代艺术看作是一个多服务群体,它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通过群体来最大限度地开发顾客,这也被称为“完美服务”。在这里,艺术产业可以分为至少五个紧密相连的市场:WINNER艺术市场,名人艺术市场,品牌艺术市场,有争议的艺术市场和智力艺术市场。在这里,艺术品市场不再是买卖艺术品的地方,而是展示实力的地方。
标题:外媒看当代艺术:充满“铜臭味”的社会事实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