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6字,读完约7分钟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促进经济健康运行,顺利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必须以深化改革为优先选择,以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构建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智囊团观点
■于长戈
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总体研究和判断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122亿元,同比增长6.9%。这是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当然,要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不仅要关注2017年6.9%的经济增长率,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反弹,也不能简单地关注这个数字指标。我们必须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一切;我们应该着眼于现在和长远。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增长速度,我们必须首先肯定成绩,因为成绩是明显的、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着眼长远,对目前的成就保持审慎的态度。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直到2017年才首次出现逆转,国内生产总值比2016年略微增长了0.2个百分点。因此,许多人乐观地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即V型已经反弹,并已成为“新的和正常的”。作者不同意这些观点。虽然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复苏,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仍在努力解决。因此,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仍将徘徊在底部,徘徊在6.5%-7%的范围内,有时高,有时低。只有完成我们需要的调整和改革,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才会自然进入下一轮增长周期,才能真正实现“新转变”。
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风险
作出上述判断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或正在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些甚至是致命的,风险水平相当高。目前,制约中国经济平稳良性运行的风险和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金融和经济数据是不真实的。近年来,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治成就,不切实际地设定了财政和经济增长目标,这些目标被层层分解,并定期接受严格审查,这直接影响到官员的晋升和职业生涯。由于下级政府不能完成任务,它采取经济增长的方式,虚假收入空转移,甚至制造虚假数据,从而使整个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膨胀。
第二,一些地区和一些基础设施严重超前,这不仅提前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也给政府带来了持续的财政压力和风险。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决不能不顾实际需要盲目推进建设,必须把握完善程度。如果提前10-20年甚至30年,虽然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有保证的,但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是提前实现的,另一方面,建成的基础设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无人使用、不能丢弃、负担不起”的“包袱”工程。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借钱来资助其政治成就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在追求政治政绩的过程中,仍然以gdp为重,重在拉动投资,重在上马项目,要求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人全力以赴为政府建设提供资金,即使采取任何手段和方法,也会因人而无融资,导致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偿债压力和债务风险进一步扩散。
第四,近年来,“土地财政”迅速扩大。虽然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作为资本运营和积累的方式来拉动gdp增长,“土地财政”也导致地方政府遭受严重的经济增长“土地依赖”,将中国经济拖入经济增长放缓——刺激房地产业发展——房价飙升——房地产业监管——地方财政“吃紧”——放缓经济增长——刺激房地产业发展..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促进经济健康运行,顺利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必须以深化改革为优先选择,以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构建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供方改革的支持力度,力争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认真落实现行税制改革和减税、减费政策,包括税制改革和增值税税率下调、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R&D附加抵扣政策,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确保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充分释放税收改革和税收优惠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力量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通过财政担保、贴息、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创新基金、创业基金等方式。,加大企业科研支持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以市场自由化和引入竞争为重点,在竞争领域,采取开放市场准入、资本多元化和分离竞争环节等措施,增强各种经济实体的活力,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竞争、受法律平等保护的局面,增加有效供给。
第四,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我国资源要素的潜力和综合配置优势。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一,加快绩效评估机制的调整,树立科学的速度观,建立和完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地方政府从争夺gdp转变为争夺改善民生,重点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水平,包括起点教育公平、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和稳定的收入增长。
第二,要调整和改善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中央政府应该在集中部分权力的基础上,将部分财权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有财力实现分级预算,寻求自身的平衡。关键是培育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目前,最可行、最有效的对策是进一步深化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并将其纳入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之中。在尽快获得立法机关批准后,房产税可以首先在房价压力大的城市实施,如北京和深圳。
三是进一步加强债务预算管理,实施政府债务动态监控,确保政府债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落实。实施政府债务管理规模控制,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合理确定债券发行规模。认真落实地方官员对地方债务“终身问责、后查责任”制度,加快建立地方政府可控的举借还贷机制。
第四,进一步完善国有土地分类管理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制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长期规划,保持合理的土地供应速度,实现土地流转收益相对均衡。
(作者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
标题: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政策取向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