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走进安阳革命史纪念馆,在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影像中,追溯这片土地上镌刻的革命记忆,感悟流淌在岁月中的红色精神。

推开纪念馆的大门,仿佛踏入了时光长廊。馆内以时间为脉络,系统铺展了安阳地区从近代到当代的革命画卷。从早期进步思想的萌芽、工人运动的星火初燃,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再到解放战争中解放安阳的关键历程,每一段历史都被生动还原。

在刘邓大军相关展区,我们停下了脚步。这里的展陈尤为厚重——泛黄的军事电报手稿上,字迹遒劲有力,记录着当年指挥作战的精准指令;磨损的军用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还原了部队行进的路线与战略部署;还有战士们用过的步枪、水壶,以及当地群众支援前线时的扁担、独轮车……讲解员的讲述让这些文物“活”了起来:当时刘邓大军在安阳地区作战时,面临着装备短缺、环境恶劣的困境,但将士们凭着“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劲头,与群众紧密配合,硬生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那些“军民共挖战壕”“百姓冒死送粮”的故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军民鱼水情”的深刻内涵,也读懂了红色精神中“团结一心、服务人民”的核心要义。

继续前行,纪念馆内的场景复原区更让人动容。一处模拟的战地医院场景里,简陋的手术台上摆着生锈的器械,墙上的煤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旁边的日记手稿记录着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的坚守。这些细节让我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也让“不畏艰难、敢打必胜”的红色精神有了更具体的模样。

走出纪念馆,阳光洒在身上,心中的震撼久久未平。安阳革命史纪念馆就像一座精神灯塔,让我们在回望历史中看清了红色精神的底色——那是对信仰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胜利的执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接过先辈的接力棒,把这份精神融入学习与实践,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奋斗续写荣光。(㒰凯乐、杨凤玲、李子江、关羽婷、禹博)

标题: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河南暑期社会实践团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jj/4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