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重庆3月27日电:“扶持政策不变,帮扶队伍不散”——重庆建立了确保“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

新华社记者宋丽

新一轮扶贫实施以来,重庆市许多区县相继脱贫,许多贫困人口告别了贫困线。摆脱贫困后,有必要防止再次陷入贫困。重庆正在探索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使“扶持政策不变,帮扶队伍不散”。

要巩固扶贫成果,工业是关键。只有增加收入,我们才能稳步摆脱贫困。目前,重庆为贫困家庭量身定做的一种长期产业机制是财政补贴“分户”,允许贫困家庭依靠产业参与合作社并不断增加收入。

重庆市开州区奇胜村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合作社。扶贫资金以每股2000元的标准发放给贫困家庭,贫困家庭成为合作股东。随着猕猴桃进入高产期,合作社近两三年的年均利润超过100万元,农民家庭平均分红超过7000元。

“种植了一辈子之后,我没想到会成为合作股东并获得分红。”祁胜村的农民谭算过账:他家有2亩地参加合作社,加上扶贫资金和果园工人的收入,年收入能超过2万元,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虽然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但工业援助并没有中断."重庆市南川区规定,贫困家庭在三年扶贫期内仍可保留其股权并享受分红收入。贫困家庭发展了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000061)。他们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优惠贷款和免费技能培训。

产业援助不会中断,与贫困家庭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等优惠保护政策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施。重庆主城区渝北区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将建立以医疗救助和教育补贴政策为重点的2016-2020年1%农村低收入人群滚动救助机制。

贫困村很快摆脱贫困,他们必须由干部来领导。扶贫以来,重庆有近2万名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规划扶贫项目并当场实施,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和带头人。与此同时,重庆市贫困区县明确表示,贫困村“售罄”后,驻村队不会离开帮助责任人。

在南川区凤翠村,一位名叫潘长友的村民建立了一个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村屋,并摆脱了“贫困帽”。然而,村里的“第一书记”李达能多次走进老潘家,要求他到区就业局组织的微型企业培训班报到。“培训班是免费的,提供餐饮、食品卫生和住宿培训等实用技能,最适合像老潘这样的农村企业家。”李达可以说。

不仅为像潘长友这样的贫困家庭提供政策信息和专业指导,而且驻地干部也在规划特殊产业的发展。“虽然凤翠村已经在全村实现了扶贫,但按照‘不脱钩就脱贫’的要求,驻村干部仍然扎根农村,巩固扶贫成果。”李达能表示,除了帮助农民发展乡村旅游,该村还计划通过农田改造和统一流通,发展两千亩香水梨、香榧等惠农基地,使枫翠村的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扶持政策不断、帮扶队伍不散”——重庆建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扶持政策不断、帮扶队伍不散”——重庆建长效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