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2字,读完约4分钟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小文/小文无人驾驶的概念及其技术发展多年来一直受到市场的热捧,似乎主要是在汽车领域。事实上,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铁路的设想、研究和实践一直在进行中。
2016年6月,法国媒体报道称,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宣布将积极开发和部署自动驾驶列车,并将在2023年前开通无人驾驶高速tgv列车,并在2019年进行初步测试。
中国的一些公众舆论对法国高铁的新技术和新趋势表示担忧,希望引领世界的中国高铁能够在无人驾驶领域有所作为,继续占据发展的制高点。
事实上,早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和crh380系列高速列车研发之时,中国就已经开始探索无人驾驶领域。2017年底,北京地铁燕放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一条在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铁线路,其运营采用无人驾驶技术。
至于雁荡线的无人驾驶,新闻描述如下:列车运行完全由遥控中心控制,这叫无人驾驶。司机不必做任何事情,但主要是监控仪器和线路的状况。也就是说,事实上,燕放线仍在值班,但以前的手动(半自动)驾驶改为自动驾驶和手动监控。
因此,无人驾驶的概念被业界误用,并被公众舆论混淆。因为对于资本市场和普通人来说,无人驾驶讲故事更生动。
不仅如此,真正的无人驾驶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即使是成熟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无人驾驶坦克等。,即使驾驶舱里没有驾驶员,在远离主体的背景中手动遥控命令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根据今天的舆论惯例,全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概念基本相同。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回到铁路交通来看看无人驾驶的应用。自1920年无人驾驶汽车问世以来,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技术水平、道路条件、政策条件、社会认知等方面。与汽车无人驾驶的发展相比,铁路无人驾驶面临的问题较少,更容易实现。
早在1983年5月16日,法国里尔建成并通车,世界上第一条无人驾驶全自动地铁开通;2017年10月6日,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成功委托世界首列全自动无人驾驶货运列车,实现近100公里无人驾驶。
在轨道交通领域,中国已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我们不断探索,进军无人驾驶领域是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重要标志。本世纪初,中国成功启动北斗系统建设,目前已发射31颗北斗卫星;2010年,中国提出了基于高ram的全自动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并努力自主开发全自动轨道交通系统。这些技术基础的建设为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今天的“中国制造2025”和交通强国战略开始,智能交通的大棋局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目前,中国在全球轨道交通无人化发展中,在技术、市场、资金、人才、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作者认为,未来中国将在以下三大铁路系统中引领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首先是地下铁路系统。延芳线的成功为我国无人地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也为我国地铁的无人建设、运营和发展指明了一个新的模式。根据规划,北京3号线、12号线、17号线、19号线、新机场线等新一轮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将采用全自动运营系统技术。到2020年,仅北京地铁无人值守里程就将达到200多公里,超过运营线路的五分之一,并建成无人值守线路网。
第二,高速铁路系统。目前,中国已经在关晖和珠江三角洲时速200公里的佛肇城际铁路中应用了无人驾驶列车技术。新一代更加智能化的复兴高速列车正在研发中,正在建设中的北京至张家口、北京至雄安高速列车正在加速智能化建设。2019年,中国将首次实现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无人驾驶。接下来,随着京张、京安雄高速铁路的成功,无人驾驶技术将在京沈高速等新建高速铁路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有望实现列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到那时,中国的高速铁路将会智能升级。
第三,一般的高速铁路系统。随着我国轨道交通智能化水平的广泛普及,机车设备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望在一些具备改造条件的干线上逐步推广准无人驾驶技术,即半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一些有条件的货运线路将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如新建的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和地方铁路。
可以预见,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中,铁路将结合自身的行业实际,吸收汽车无人驾驶的技术成果,在公共道路上迈出一大步,推动智能交通时代的发展。
(作者是铁路系统工人)
《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谢晓文
签署
标题:“无人驾驶”距离铁路到底还有多远?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