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7字,读完约4分钟
中信经纬客户4月26日电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26日报道,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一季度全国消费者协会收到的投诉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3,664件,解决投诉138,483件,投诉解决率为75.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603亿元。其中,售后服务、产品质量问题和合同问题仍然是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数的70%以上;与此同时,在语言、艺术和学前教育领域,“卷起铺盖走人”的风险正在积累。
服务投诉占了一半以上
根据该报告,从投诉性质来看,第一季度,售后服务、产品质量问题和合同问题仍是投诉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投诉总数的30.52%、24.31%和19.27%,占投诉总数的70%以上。
关于服务投诉,第一季度,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了96,792起服务投诉,占投诉总数的52.70%。其中,生活和社会服务投诉23,084起,占服务投诉总数的23.85%,居服务投诉之首;销售服务投诉20,426起,居服务投诉第二位,占服务投诉总数的21.15%。互联网服务、电信服务、房屋装修和建筑材料在服务投诉中排名第三至第五。
从商品投诉数量来看,一季度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商品投诉79284件,占投诉总数的43.17%。其中,投诉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家电、日用品和交通,分别占商品投诉总数的28.20%和16.85%。
社会培训中“滚跑”的风险积累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咨询系统的分析,第一季度社会培训投诉数量同比增长80.12%,各类投诉数量明显增加,达到3579起。与社会培训有关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语言、艺术和学前教育领域。中国消费者协会警告说,社会培训领域的“滚包逃跑”的风险正在积累,损害消费者群体权益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报告指出,社会培训领域主要存在八大问题:
首先,培训机构的资质不完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一些培训机构需要获得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批准后,才能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但是,许多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只是以“教育信息咨询公司”的名义在工商部门注册开展“教育培训”。
第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扩大培训规模,捏造教师学历、夸大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误导消费者。当消费者付费时,他们发现培训机构中存在夸大宣传,这导致了争议。
第三,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培训行业市场进入壁垒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质量,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起消费者的投诉,还影响了培训行业的整体形象,使消费者对培训消费产生担忧。
第四,合同存在问题,格式条款明显不公平。培训机构单方面改变培训地点、课时、教师、合并课程,甚至取消课程,这违反了合同,因此消费者无法获得预期的培训效果。此外,一些消费者因自身原因终止合同,并愿意根据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当经营者想协商退还剩余的培训费时,仍然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退还费用。
第五,预付费消费受到了批评。培训行业通常采用预付费用。中国对预付费消费的整体监管是有限的。培训机构经常以破产和转让为借口离开,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事后“承认运气不好”。
第六,以培训为名销售。一些经营者以保健、身心保健为主题,招揽消费者进行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免费或成本很低,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大力推广健康产品、设备或其他高价课程,这些推荐产品没有相应的功能,甚至危及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第七,培训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离线培训场所属于人口聚集区,但许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有些培训机构甚至选择远程出租屋开办低成本课程,或者设置多个空窄分区。
第八,网络培训充满混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一些个人和团体开展在线培训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集中在工作场所技能、人际交流、培训或单一主题的讲座等方面。由于培训主题新颖、费用低廉、方式灵活、参与方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一些培训项目形成了品牌效应,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但是,许多培训项目没有培训资格,培训效果差,没有售后服务,甚至在收到钱后,他们也无法再联系;一些运营商以直播和在线讲座的名义逃避监管。(中信经纬应用)
标题:中消协警示:幼教、语言等培训领域卷包跑路风险正累积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