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原始标题:

伊甸园中的农业和桑树

农民们正在管理果树

□记者王若虹文字/图片

7月15日上午,在内黄县后河镇桑村,70岁的李桂妍和老朋友卢希田像往常一样一起去花园里干活。“虽然起得早,但天气凉爽,所以赶快给土地浇水吧。今年的干旱在六月没有下雨。这个花园里满是好果树,浇水是关键。”早上6点钟,李桂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七十岁了,仍然是个好农民。

“老李就是从这个花园里造出来的,他在这里工作。已经八年了。我和他在同一个村子里。几年前我在外面工作,然后当我不能动的时候就回家了。我没想到在家除草会赚钱。这是四五年。”卢希田一边用铁锹在树下除草,一边和记者聊天。

在桑村,像李桂彦和卢希田一样,村里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在大大小小的生态采摘园工作。他们呆在家里,每天工作8个小时,在淡季每月收入超过1700元,并成为不退休的农民工。

沿着213省道一直向南,通往后河镇的道路两旁的采摘园令人眼花缭乱。李桂妍的采摘园被称为“秦瑞伊甸园”。用农场主人赵的话说,他想创造一个“天堂”:“在这里,农民总是有用的,游客有乐趣,家乡旅游取得了成功。”有了这样的愿景和责任,2012年,赵投资160万元转让土地,建立了生态采摘园。由原来以单一红枣为主的采摘园,发展成为现在种植7种红枣、5种桃的优质采摘园,以新品种为卖点,以质量求效益,以精细管理求效益。

伊甸园中的农业和桑树

“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就枣树而言,为了增强果园的特色,我们专门聘请了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进行育苗和培育优质枣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枣树一年结果。就延长采摘周期而言,我们种植的桃树亩产6000公斤,在采摘期,每公斤10元仍然供不应求。”赵先进的经营理念使果园的发展充满活力。

拥有30万亩枣林的枣树之乡内黄县,以枣树为媒介,不仅让当地农民赚到了零花钱,还致力于绘制一幅美丽富饶的生态旅游蓝图。起源于黄河流域的枣树,以顽强的生命力生活和生长在贫瘠的沙地上。长根能保持水土,甜果能滋养人。在枣林深处,从一片红枣和一片绿叶,花椰菜黄、梨花白、桃花粉、槐花香、火红的辣椒和饱满的花生改变了悠闲的乡村时光...

伊甸园中的农业和桑树

“枣树种植是内黄人的一种遗产,发展生态旅游就是继承这种遗产。目前,内黄县已形成了一年四季水果的生态采摘模式,包括窦公桃、东庄梨、后河枣、良庄、赵衷桃、李、杏的小杂果,以及瓜、西瓜、草莓、桑葚、葡萄、火龙果、樱桃、西红柿等。每个乡镇都相继开发了一些有代表性和前景广阔的采摘园。”采访中,内黄县秘书长焦告诉记者,近年来,内黄依托万亩枣林,以枣乡文化为载体,不断举办枣文化旅游节,积极打造具有内黄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集枣林观光、休闲采摘、农民体验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深厚的枣乡文化、优美的枣乡生态和淳朴的枣乡民俗。

标题:伊甸园中的农业和桑树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