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5字,读完约4分钟
原始标题:
刘光福:鞍钢60年的“老将”
刘光福/口述
记者何颖/整理
时间:7月15日
地点:鞍钢
从年仅24岁的青年到受洗多年的老人,刘光福见证了1958年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见证了1959年中原腹地第一批铁水从1号高炉流出,经历了1980年安阳钢铁在全国率先承包经营……他陪着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走过了61年风雨。作为鞍钢的创始人、建设者和见证人,刘光福的一生早已融入鞍钢。
60多年后,我仍然记得离开安阳火车站,穿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来到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小院子,那是我在安阳的第一个落脚点。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和安钢、首钢等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一起,与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合作,对安钢的设计图纸进行了修改和整理。
几个月后,随着技术人员的增加,我们搬到了安阳古城的官地巷办公,一年后,我们搬到了安阳钢铁公司生活区幼儿园对面的一栋小楼里。我仍然记得。农田里的三层楼引起了轩然大波。附近村子里的一位小脚老太太拄着拐杖上楼,看了很久,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么高的建筑。”工作稳定后,1959年,我和当时在鞍钢工作的女友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她现在是我的妻子。到今年,我们已经一起工作了60年,所有的都是钻石婚姻。那时候,工作条件艰苦,许多工作都是手工承担的。安钢员工在没有破碎机的情况下,利用下班时间在露天用大锤敲打矿石;如果没有焦炉或烧结机,在外面挖一个洞,用当地的方法烧它。不管有多难,每个人总是充满活力和希望。
如今,许多过去的事件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第一次来安阳工作的那一年,我每个周末都要从安钢步行一个多小时到关帝巷。1959年,我和妻子讨论并买了一辆自行车,这是我们家的第一件奢侈品。我记得最清楚的是,1964年,鞍钢首次出口钢材。当时,时间很短,没有起重设备,轧制圆钢无法从车间运输。每捆大约重50公斤,如果我没有足够的人力该怎么办?最后,我们动员了工人的家属来抬钢筋,用肩膀代替了起重和运输设备,所以有一支大约300名妇女的军队来抬钢筋,并在连续八年的轧制线上打了三班。许多年后,我在《安钢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举起钢筋的女人》的文章。许多读过这篇文章的老姐妹都流下了情感的眼泪。
20世纪80年代,鞍钢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实施“承包经营和利润承包”。当时,大家都很热情,鞍钢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1989年,在全国58家地方重点钢铁企业中,鞍钢率先突破年产100万吨钢。当时,在安阳,当我们提到我们是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时,我们都感到自豪。
1984年,我被任命为鞍钢副机修工,负责设备管理。当时,我意识到“生产水平是保证”,制定了详细的设备保证体系,并带领大家进行修理检查,以减少设备事故。近十年来,由于设备管理和维护良好,废钢少,产量高,安钢在不增加主要生产设备的情况下,产量和效益都有很大提高。由于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突出成绩,1995年在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冶金部设备管理工作座谈会,次年,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这是我几十年来工作中最自豪的一次。
1994年,我60岁退休。那时,许多私营企业邀请我。虽然待遇很好,但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对鞍钢有很深的感情。这些年来,虽然我在家退休了,但我一直关注着鞍钢的发展。我在2003年目睹了鞍钢的“三步走”计划,很高兴看到鞍钢向大型化和现代化迈进。2015年底,鞍钢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止血、强求生存”,并在2016年上半年扭亏为盈。近年来,面对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鞍钢克服了许多困难,不断改革创新...
自从1958年我来到鞍钢,已经61年了。我对安钢的感情,就像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一样,看着安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安钢的成长;同时,就像一个孩子对一个母亲一样,我最好的时光一直留在了鞍钢,我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鞍钢。我的儿子和女儿也在鞍钢工作,两代人都把他们的青春献给了鞍钢。我衷心希望安钢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标题:刘光福老人见证并参与了鞍钢61年的历史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