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1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在中国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数字技术与金融的成功融合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从而减轻企业的融资负担,这可能成为小微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的一大助力。
然而,如果我们真的想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就应该从信息不对称入手。
自1931年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提出以来,近百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一直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源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简而言之,小微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金融机构很难获得关于其业务的真实信息。从成本角度来看,小微企业的真实情况难以获得,导致金融机构贷前调查成本增加,使得小微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远远高于金融机构的平均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普遍资本实力不足,业务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差,金融机构需要较高的风险溢价或其他措施来缓解风险,因此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大企业。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机构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过程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效率。对此,笔者认为数字技术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
降低调查成本。数字技术是建立在交易信息、商业信息和小微企业日常运营的资本状况等多维数据基础上的。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取小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优化金融机构的审批流程和环节,系统降低小微企业的调查成本,帮助金融机构真实、全面地了解相关信用信息,从而为小微企业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
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小微企业风险类型多样,整体风险较高。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史上大量小微企业的融资数据进行挖掘、建模和验证,开发出适应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特点的风险控制模型,合理评估不同小微企业的情况,有效防止逆向选择,增强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利用数字技术帮助小微企业突破融资困境的路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首先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大的数据技术基础设施是数字技术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应用的关键,政府需要不断投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光纤、无线网络信号、移动基站等通信技术的建设,为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信息的公开共享,政府需要提高企业相关信息和企业信用信息对金融机构的公开程度,使金融机构能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其次,要强化金融机构“数据=资产”的概念。随着“大数据”在各个市场的不断应用,金融机构应顺应时代潮流,树立“数据=资产”的理念,增强数字化管理能力。金融机构通过整理大量积累的数据,建立内部数据仓库和数据系统,实现互联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人民银行、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外部数据,实现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管理,形成小微企业融资领域“大数据”的绝对优势。此外,要加快业务和结构转型,打破内部部门的数据分割壁垒,为数据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高效应用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推动数字技术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应用。金融机构应首先拓展自身金融服务的边界,积极参与数字技术系统的建设,增加小微企业的资源偏好;与数字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增加数据库容量。金融机构应深化数字技术价值链延伸,重点提升小微企业风险控制模型开发和行为预测等核心技术,提高科技要素比重。金融机构应尽可能将生活场景嵌入数字技术,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数字技术服务的专业体验和可及性,拓宽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服务范围。
标题:运用数字技术助力 小微企业突破融资之困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