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7字,读完约10分钟

供应链公司拉玛索夫(Llamasoft)曾做过一项调查,即如果美国对中国征收25%的关税,美国的跨国企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一些采购和制造环节从中国转移,各行业的总成本将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服装行业的总成本将增长11%,汽车行业增长不到4%,电子行业增长不到2%。

供应链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

在国际贸易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资本,还包括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美国通过降低国内制造税和增加原材料和进口产品税,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成本结构。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据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8月15日消息,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3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美方的举动严重违背了中美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和大阪会晤时达成的共识,偏离了通过协商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 中国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对策。

美国商会认为,美国政府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将导致美国企业和人民的消费成本增加,削弱美国的经济活力。

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重新配置供应链需要几年时间,许多制造商将被迫建立双重供应链,这将增加成本,降低利润。考虑到全球供应链的现实,许多公司有理由担心此举将导致美国制造业的净亏损。

对中国而言,贸易摩擦可能促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上做出更大努力,并进行自我调整。

“离岸采购”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现,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它所研究的17个大型工业全球价值链(gvc)中,有16个处于收缩状态。从2007年到2017年,尽管全球贸易的绝对值继续增长,但在同一价值链中,出口占总产出的比例从28.1%下降到22.5%。

换句话说,随着贸易强度的下降,全球供应链正在萎缩。

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从“遥远的地方”进口商品,而是在主要消费市场附近购买商品。正如《经济学人》所指出的,从东欧和北非向欧盟提供服务,或者从墨西哥向美国提供服务,被称为“近岸采购”。

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由关税等政治因素造成的,但事实上,这背后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长期趋势”。

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过去过长的供应链可以降低商品价格,但也存在许多风险。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空空工程学院高级讲师陈松林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今通信高度发达的时代,供应链企业会迅速传递质量、环境、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产品定位和整个企业的形象。

就风险而言,目前大多数跨国企业都不知道二级以下的供应商是谁。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案例:2011年日本发生海啸后,一家全球半导体巨头试图识别三、四级供应商带来的风险,但100多名高管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发现哪些公司在他们庞大的供应商网络中。

陈松林指出,“供应链的核心在于许多企业通过‘协作生产’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供应链越长,空之间的时间和跨度就越长,管理的复杂性也就越高。因此,缩短供应链实际上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可见性和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兴起也推动了供应链的变革。

“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许多传统制造企业正在向服务业转型,服务业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本土化”,因此企业需要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换句话说,供应链应该尽可能靠近客户。”陈松林说。

此外,技术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和需求分析等技术为更短、更智能、更受需求驱动的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3d打印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的低成本“离岸供应商”(与离岸采购相比)节省了成本和时间。

“工业流动性”

目前,全球产业链的总体格局是以北美和欧洲为主要市场,以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为主要制造基地,以中东、南美、非洲、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为主要资源供应地。

然而,今年4月,美国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在对亚洲600家跨国公司的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公司正在考虑对其供应链进行“重大”变革,超过十分之一的公司打算“重新发明轮子”。

这意味着许多公司开始重新思考亚洲国家在采购中的角色。

《经济学人》指出,在许多行业中,交易量最大、最复杂的行业,如服装、汽车和电子产品,受贸易下滑的影响最大。那么,假设企业将从根据经济逻辑征收关税的国家转移部分采购和制造,会发生什么?

供应链公司拉玛索夫(Llamasoft)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征收25%关税对其服装、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当地跨国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一般来说,“近岸采购”对这些跨国企业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因为缩短供应链会缩短整个供应链的平均周期,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近岸采购和制造”可以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当市场转移出中国时,服装、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制造成本都将增加20%以上,尤其是电子行业。由于其他海外市场的电子产品制造成本明显高于mainland China,即使只是适度改为“离岸采购”,制造成本也会增加28%。

贸易战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以静制动

考虑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果一些采购和制造环节从中国市场转移,各行业的总成本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服装行业的总成本将增加11%,汽车行业将增加不到4%,电子行业将增加不到2%。

在全球供应链萎缩的同时,中国内部的产业链也在悄然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内部的“产业流”和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上。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部主任、高级研究员李江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由于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制造业出现了‘产业流动’现象,从发达地区向相对不发达地区转移。例如,从江苏的苏州到江苏北部的东莞,从广东到江西和浙江,许多产业也在向河南、xi、宁夏和中国东北转移。"

贸易战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以静制动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加工制造业正在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一体化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因此,中国现在将从东南亚和非洲购买一些商品,以加强供应链系统的建设。”李江涛说。

基于以上两点,李江涛认为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只会加剧中国产业转移的步伐。

陈松林还表示:“事实上,无论是否存在贸易摩擦,中国都将调整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中美贸易摩擦只会加速这一进程,并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

“静态制动”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世界市场仍由跨国公司主导。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产业链的替代不仅涉及关税,还涉及物流成本、基础设施、供应链、配套产业的完善和成熟,因此替代成本较高。由于中国拥有技术熟练的工作岗位和优秀的基础设施,仍然可以说它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制造工厂”,所以跨国公司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撤出中国是不现实的。

贸易战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以静制动

然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欧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默南表示,中国仍应“提前”采取措施,为中国赢得一些时间和战略主动权。

首先,这是一个“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和认识自身作用的问题。

李江涛指出,从华为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产业规划和整合的重要性。在宏观层面,要加强芯片、设备等主要领域的引导和产业整合。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创新应该向日本、以色列、德国学习,在“较窄的领域”打造一大批“隐形冠军”,夯实中国科技创新的基础。

此外,金融部门也应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李江涛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立,这项措施的效果将会得到更多的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增加高端人才的回流;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制造业的“基础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互联网和工业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的发展来促进职业的转变。

贸易战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以静制动

“总的来说,中国制造业需要培育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这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升级,以及相应产业链中的物流、科研和小微服务等周边生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未来的“中国制造”应该在“引领世界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李江涛说。

其次,这是国际和国内市场的转折。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新兴市场将消费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制成品(中间制成品和资本品),包括汽车、建筑和机械。也就是说,随着新兴市场的扩张和生产网络的演变,中国未来的外部需求将不再由发达经济体主导。

因此,张默南指出,中国应加快与其他经济体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并参与促进国际贸易和建立新的多边秩序。“在升级现有各种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rcep、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中欧双边投资条约谈判、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和世贸组织现代化改革。”同时,依托经贸合作区、跨境产业集群和自由贸易区,重构“一带一路”供应链。

贸易战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以静制动

在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应避免忽视国内市场的需求。陈松林认为,在短期内刺激内需可以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而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该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并建立一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业体系。

张默南认为,中国应该从单纯依赖“全球价值链”模式转变为“全球价值链与国家价值链互动”模式,这也有利于缓解国际贸易冲突,提升中国制造业价值链。

然而,对于中国目前来说,最现实的意义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金融评论员柳岩告诉《国际金融新闻》记者,面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安静地刹车”,不要因为其他国家的变化无常而陷入混乱。

“在冷静看待国际形势影响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中国制造’的原有质量和产品质量。我们绝不能失去‘质量’的‘看家本领’,并继续保持我们的内在力量。通过冷静地应对这一关税增长的稳定表现,我们获得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订单。”柳岩说。

标题:贸易战冲击全球供应链 中国以静制动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