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没想到这么冷的天,农村信用社的账户经理来我家贷款。有了钱,我可以养更多的羊,赚更多的钱。”扎西叔叔笑着说。扎西叔叔从青海省化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获得了贷款。这种慈善是地方财政扶贫工作的缩影。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华龙县支行在信贷政策中发挥了“扶弱”作用,引导和推动辖区内金融机构放宽小额贷款担保和抵押条件,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贷款6亿元。

以“帮助小”为己任

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数千家小商店和作坊的繁荣和发展。

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中国人民银行华龙县支行组织相关金融机构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和掌握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特点。本行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小微企业,通过“政策解释+金融产品解释”的模式宣传金融政策。同时,引导农村信用社主动对接,提供上门服务,提高“帮扶小企业”的效率。

当地金融机构通过“授信+企业法人”的授信模式向企业法人发放了1200万元的“自然人信用贷款”,未发生不良贷款;累计发放农民小额信贷14074.5万元,“拉面经济”小额担保贷款9846万元,解决了农牧民多年来的“贷款难”问题。

“金融机构已投入40多万元信贷,支持了12个个体工商户,如电气焊店、炒面加工厂、油坊等。这真是‘雪中送炭’!”埃斯特市长马小云说。

帮助贫困乡镇

为了帮助贫困乡镇脱贫致富,中国人民银行化隆县支行加大了信贷政策力度。自2016年以来,本行共投入扶贫再融资3.7亿元。

截至目前,深度贫困乡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已达3411万元。其中,贫困农户贷款785笔,贷款总额2023万元,主要涉及贫困农户种植、养殖和经营拉面;采取一站式金融服务等便利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获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已建卡贫困家庭贷款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28.8%提高到目前的57.32%。同时,认真落实扶贫政策,降低贷款利率,向贫困地区发放的贷款利率比同期全县贷款利率低3个百分点以上。

人行青海化隆县支行引导和推动普惠金融落地生根

农民用“信贷”换“贷款”

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华龙县支行牵头成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网络体系。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信用用户9644户,占全县农民的15.56%。大多数农民享受优惠利率、简化流程和优惠配额,以帮助农民并使农民受益;累计发放信贷4.9989亿元,余额1.8824亿元,惠及16710名农牧民,近4.5万人在农民小额信贷支持下脱贫。

“小网站”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想换10件300元的,5件200元的.""我想把200元换成50美分."

面对换钞的需求,“惠农取款服务点”的工作人员服务热情,操作熟练。

“我本来打算过几天去信用社换些新币,但没想到在我家门口就换了。”这太方便了。”一个刚刚换了零钱的村民兴奋地说。

中国人民银行华龙县支行推进“惠农取款服务点”布局,填补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到目前为止,“惠农退出服务点”已经在村一级实现了全覆盖。该网站以“方便”为出发点,开展小面额兑换活动,为农村人和农村集镇商人提供不同面额的货币兑换服务。同时,这些网站还充当了宣传金融知识的“先锋”,并在第一时间向农民普及最新的金融知识。“小网站”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标题:人行青海化隆县支行引导和推动普惠金融落地生根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