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4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金融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在加入技术元素后,对其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进行了重大创新。金融技术不仅充分赋予金融机构以信息技术的力量,而且通过与产业链的整合,有效服务实体企业,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协调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产融双赢。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金融技术和金融安全峰会上,各界人士讨论了无限金融和金融安全。
金融有边界,科学技术没有边界
中软科技总裁王建表示,商业银行在战略、制度、文化、人才、流程和架构六个维度上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产品需要更加标准化,服务质量需要更高,客户企业需要更加灵活,架构需要更加灵活和敏捷,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各种需求的前提下,数字化发展势在必行。
作为金融领域的核心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共识。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创新和变革正在从外部业务端、渠道端、营销端和内部架构端展开,依靠新的情景、新的手段和新的方式实现高效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变化,金融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正在从原来的领域跳出来并得到改善。在金融领域应用技术创新可以迅速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第四范式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杜宁认为,简单地说,金融就是跨时间的空资金转移。因此,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还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
如今,许多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企业都在积极跳出原有的框架,拓宽服务边界,探索无边界的生产和集成模式,将金融业已经尝试和落地的一些好技术和模式输出和分享给其他行业。
例如,第四范式在原有高效、低门槛、高可用性的自动化人工智能平台的基础上,以c2i软件定义为例,建立了企业级的广告集成系统,降低了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应用的门槛。
另一个例子是Hopu Financial Control Technology依靠r2cf(一个供应链创新和技术的金融平台),并以saas的形式展示它,从订单开始就为每个节点产生的金融需求提供服务,并提高资本周转的效率。
在新一轮产业互联网战略下,产业与金融互联互通,同行与产业企业数字化互联,一个无限的金融合作生态正在形成。
守正有为共享无界
“我们在各行各业积累了7,617个客户,打开了12,648个场景,聚集了数亿最终用户。”杜宁说道。
无界合作模式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数字技术更好地洞察实体的经营状况和需求,准确地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的业务需求,也有助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实体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赢共享。
可以看出,无限金融的驱动力来自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支持,也来自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落地。
业内一些专家强调,在从个人电脑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界限和限制都被打破了,所以“无界”不能被机械地定义或理解为在线。事实上,无限的金融机构必须在线和线下高度整合。
无限并不意味着无限。技术创新也应该在诚信和合规的前提下进行。风险防范也应该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调整和改变。
科技ceo黄认为,科技可以打破金融领域的诸多限制,但必须基于某一个范畴,才能让生态无限。技术的使用最终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控制整体风险,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个人隐私保护风险。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大量算法模型的简单叠加和应用,还可能涉及组织文化的变化,尤其是对原有传统劳动密集型场景的影响。”从云科技副总裁唐力斌直言不讳地表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解放出来的这部分劳动力,是对组织的一个巨大考验。另外,人工智能如何妥善保护用户的私有数据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
安全有界智能无界
未来,建立一个价值观相互关联的数字世界,用技术重塑信任和连通性,将导致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变化。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表示,10到15年前,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然后移动互联网实现了24小时在线,重新定义了社交网络。如今,在物联网时代,拥有海量数据和设备的新型物联网给社会和生活带来了冲击和变化。在下一个互联时代,区块链将重塑和改变商业基础设施。
目前,随着新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不断实践和创新,技术公司开始建立高效可靠的数字连接,以帮助加速行业的数字转型。
“新技术肯定有助于创新和创造价值,但我们也从Profund了解到,新技术还必须包含我们不知道的潜在风险,这些潜在风险需要认真对待。”北京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明宋丽强调。
在未来,在物联网的数字经济时代,用户的众多接触将不断突破界限,金融服务将遍布场景。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是金融安全的基础之一,也是无界生态下的重要课题。建行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蔡骏表示,在5g场景下,1000亿台设备的接入、网络安全以及个人和企业数据的隐私保护将面临巨大挑战。金融安全,包括科技安全和数据安全,是一个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它要求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相同的频率产生共鸣,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数据安全治理生态。
标题:金融科技领域专业人士认为:产业与金融互联互通 合作生态正在形成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