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6字,读完约2分钟

此前,作为首批科技板块申请人之一,ipo注册申请被推迟。

7月17日晚,中国证监会同意深圳市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芯生物)申请注册。结果,关于微芯片向科学技术委员会“告别”的谣言未能自行打破。当天晚上,国家商报记者联系了微芯片生物的真正控制者卢先平。“现在心情很正常。我们一直在一步一步推进ipo,不会受到这些传言的干扰。”卢先平表示,关于微芯片生物“告别”科委的传言无可奉告,外界有权猜测。

微芯生物成功注册科创板 研发费用资本化受关注

一直在一步步前进

作为第一批出席会议的企业,6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微芯生物科技的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然而,直到7月16日,微芯生物科技的首次公开募股申请仍未获得批准。

尽管过程坎坷,但微科生物最终在科学技术委员会“注册并生效”。

“现在心情很正常。我们一直在一步一步推进ipo,不会受到这些传言的干扰。”卢先平告诉记者。昨天早上,《国家商报》的记者曾要求他提供外界传言的证据。在看到这个谣言之后,卢先平先是表示了一点惊讶,然后他说“今天就应该批准了。”

事实上,卢先平对微芯片生物学在科技板块上市一直持谨慎态度。6月26日,记者就微芯片生物学在科委的应用向卢先平提出了一些问题,但他反复强调,除了招股说明书(申请稿)之外,他不会对其他内容发表评论。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了三轮问询

Microcore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的原创研发,其主要产品包括三大治疗领域:肿瘤、代谢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目前,库存至少有8种一流创新药物,其中包括国家一级原创新药奇达胺。从行业属性来看,微芯片属于创新药物研发企业。

从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科技在R&D的投资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较高,分别占营业收入的60.52%、62.01%和55.85%。

微芯生物科技在会计处理上采用R&D费用资本化,R&D投资不在损益表中反映,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这样,微芯生物科技的净利润就可以保持盈利。

根据一些外部分析,通过这样的会计处理,微芯生物科技最终能够满足科技股的上市标准之一,即适用于“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科技股上市标准。外界也认为这是微芯片第一个获得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的原因,但注册为时已晚。

记者注意到,上交所已经对微芯片进行了三轮调查,都指向R&D费用资本化问题。上交所要求微芯生物科技解释R&D投资的会计基础,披露研发费用资本化与产品上市审批之间较长时间间隔的相关信息,定量分析各报告期研发费用资本化差异对其绩效的影响。

在回复中,Chipscreen表示:“假设公司将全部投入到chidamide(非小细胞肺癌)二期/三期临床试验中,经过模拟计算,公司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3.60。万元、2353.5万元和3021.6万元,公司2018年末的发展支出和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1.69元。微芯片的R&D费用资本化问题解决了吗?”这些将在随后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卢先平说道。

标题:微芯生物成功注册科创板 研发费用资本化受关注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