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3字,读完约5分钟

[摘要]虽然近年来环保企业的讨论很热,资本也受到重视,但实际上它是在扭转环境恶化的曲线;环境进入改善渠道后,海外环保并购很难再次爆发,这一阶段改变不会太久。

《时代周刊》记者李行军

2017年12月26日,中国天鹰(000035,股票咨询)(000035.sz)发布了一系列公告,拟通过发行股票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以85.74亿元的价格购买华宇M&A基金等26家交易对手持有的江苏德展100%股权,同时募集不超过6.96亿元的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中国天竺将通过江苏德展间接持有欧洲领先的综合废物管理平台Urbaser 100%的股权。

这已经成为2017年中国环保上市公司跨境M&A交易的高潮,也是海涛年度交易量最高的一年。

尽管与2016年相比,2017年海外M&A的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下降,但中国环保类上市公司总体上继续出现跨境M&A的热潮。

“随着中国的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环保产业正在经历一个发展热潮。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加入,环保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在“资本换技术”和“走出去”的要求下,国内环保企业肯定会把海外并购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考虑。”e20 Environmental Platform高级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董事薛涛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写道:“随着A方阵(重资产公司)和B方阵(区域环境服务提供商)环保企业的快速成长,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M&A跨境环保案例将会越来越多。”

环保企业海淘 并购效果尚未显现

玉墨咨询公司研究总监石芳彪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说:“虽然近几年环保企业的讨论一直很热门,资本也很受重视,但它实际上是一条扭转环境恶化的曲线;当环境进入改善渠道后,环保海外并购很难再次爆发,这一阶段转型所需时间不会太长。”

热潮中的海涛

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M&A股市回顾与展望》,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M&A交易572笔,金额达977亿美元,接近2014年和2015年的总额,但与2016年前三季度相比分别下降了14.8%和38.9%。

与2016年的爆炸式增长相比,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放缓。对此,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中国M&A服务部合伙人吴克表示:“过去一年,在国内监管政策的引导和规范的出台,以及海外审查制度和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下,海外M&A与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海外M&A保持稳定,受到市场欢迎和政府鼓励。”

环保企业海淘 并购效果尚未显现

2016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计划严格控制跨境投资资金流出,对一些特殊投资业务实施规范监管:国有企业购买或开发中国境外投资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房地产;10亿美元以上的大规模非主营业务并购和外商投资;中方投资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别大型外商投资项目。

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一份文件,对“非理性投资”表示关切,包括房地产、酒店、电影院、娱乐和体育俱乐部,以及大型非主营投资和有限合伙企业的海外投资。

从工业的角度来看,虽然海外M&A的份额低于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和能源工业,但环保工业近年已开始积极参与海外M&A。

根据e20研究院收集的数据,2015年环保领域共发生15起海外并购,累计交易额近55亿元;2016年,中国环保企业或其环保基金共参与设立17家海外并购,M&A总额超过200亿元;2017年,9起海外并购未全部统计,披露的交易金额总计约109亿元。

薛涛向《时代周刊》记者指出:“与其他受国家加强外汇监管影响的行业不同,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海外并购在环保领域仍保持较高水平。”

仅环保企业海涛2017年的收购金额较2016年有所放缓,石芳彪对《泰晤士报》记者表示:“我们接触的企业收购海外目标的意愿仍然很强,只是因为国有金融风险管控政策使得决策过程和审批过程变得更长,大型国有企业的参与度有所下降。”

从历史角度来看,薛涛认为,中国环境类上市公司的跨国并购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早期探索阶段,即2012年至2014年,少数领先的环保公司试图收购海外公司,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都很小;第二,快速增长阶段。自2015年以来,环保海外并购出现了井喷。

目前,“十三五”期间环保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从2017年九次海外并购来看,共有四个水务领域;其次是固体废物和土壤修复;1用于大气控制。薛涛认为,这种分布可能与环保ppp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这与2016年固体废物占一半以上的事实大相径庭。

并购的目标地区主要是欧洲;就企业M&A背景而言,国有上市公司专注于收购欧洲运营目标。例如,北京企业水务收购澳大利亚水务公司trility group2017年为2.5亿澳元(约13亿元人民币);民营上市公司专注于技术和品牌公司。例如,博世(300422)在2017年以1300万加元收购了加拿大雷米达克土壤修复服务公司。

石芳彪指出,前者的意图是收购当地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以获得进入当地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资格。这种收购不一定重视团队和技术力量,只要它没有太多债务和高财务风险;国内民营上市公司服务国内市场。

通往海洋的未来之路

对于参与海外并购的企业来说,其目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占领国外市场;二是引进国外技术和品牌;第三,与外国供应商和合作工程公司建立联系。

据e20研究院统计,总承包和设备供应仍是“走出去”模式的主流,占近50%。在“走出去”的环保企业中,C方阵(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最为活跃,占62.1%;其次是A方阵(重资产公司),约27.5%;D方阵(设备供应商)和B方阵(区域环境服务供应商)的比例分别为6.9%和3.4%。

至于环保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石芳彪形容为“在欧洲买,在一带一路卖”,意思是收购主要在欧洲等发达地区,而“一带一路”所在国家主要集中在项目投资,收购不多。

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薛涛观察到有两种模式:一是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牵头,民营企业承接分包;第二,少数大型项目出现了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组成“走出去”联合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分工,协调好利益关系,从而提高海外项目的落地效率和投资收益。

此外,在环保企业的“走出去”交易中,e20研究所的统计显示,民营企业数量占主导地位,约占60%;然而,国有企业是资本的主力军,占80%。在“走出去”细分中,固体废物和污水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7.5%和34.5%。第三是供水,6.3%。

目前,已收购海外企业的公司并未在其财务报告中记录许多子公司的收益,海外收购后仍处于管理和整合阶段,因此大多数并购的效果尚未显现。

石芳彪发现,2015年海外收入对环保企业海外收入增长的贡献不是很大,但在2016年发生了显著变化。2017年年报发布后,预计海外并购企业将会有显著增长。“应该注意的是,一些收购公司自己赔钱,购买技术和品牌。”

石芳彪预测,第一,在环保行业的某个环节,可能会有一家被兼并的大公司;第二,中国环保企业将真正走向海外市场,参与度将会提高;第三,环境保护的概念可能会慢慢改变。打着环保的旗号,很少有外国企业会结合新能源,在未来向能源过渡。

标题:环保企业海淘 并购效果尚未显现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