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3日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指出,养老金改革的过程(包括制度框架的结构性改革和参数性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应根据人口、经济和社会以及基金收支的变化,在收支两端进行调整,并进行一揽子制度设计,以控制制度的顺利运行。
财务可持续性受到关注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系统的财务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根据精算报告,根据精算结果分析,未来五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综上所述,有以下判断:一是扩张速度下降到5%以下,制度支持负担持续增加,制度参与和支持比例上升到1: 2.5以上,部分地区参保人口结构恶化;第二,基金收入增长率已降至10%以内,基金支出增长率仍处于较高水平。虽然国家基金当期收支仍能保持基本平衡,但基金累计余额增长率已降至5%的水平,基金储备能力较过去5年下降了1/3;第三,地区间金融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近一半的省份“入不敷出”,部分省份存在积累资金不足的隐患。与此同时,资金余额集中在少数省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精算报告》还从制度结构、参数设计和政策执行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制度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制度不合理,参与保险的激励不足;二是系统运行参数不匹配,导致财务可持续性下降;第三,地方政策的分散化进一步导致了地区失衡。
“从总体数据来看,未来五年养老基金的运营没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军表示,就增量而言,收入和支出都在增加,但增长率并不一致。“收入增长率正在放缓,而支出增长率却在缓慢上升。”
根据省级数据,齐传军认为,首先,从某个角度来看,各省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差距仍在扩大。此外,他提议,与参与人数的增长率相比,实际缴款人数的增长率应进一步放缓,对此应予以关注。
进行包装系统设计
鉴于上述问题,精算报告建议,首先,应规范提前退休现象,适当提高最低缴费年限,以提高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资格,形成统一的国家政策要求,从而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第二,从一定比例出发,建立中央调节基金,适度调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地区间基金负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一项过渡政策,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改变整个国家。
三是参保人员的缴费水平、缴费年限和整个职业生涯期间的工资收入联系更加紧密,建立并明确了退休后养老金待遇的指标调整机制,使参保人员一目了然地看到精算相关性,有利于明确对未来待遇水平的预期,增强对系统的信心。
第四,完善名义账户体系是当前条件下最自然的选择。选择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增长率仍超过投资回报率,但迫切需要建立个人账户统一记账利率确定机制。
第五,养老金改革过程(包括制度框架改革和参数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人口、经济、社会和资金收支的变化,收支两端应及时进行调整,并进行一套系统设计,以控制系统的平稳运行。
"社会保险精算前景看好."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正在加快,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基金长期结余压力加大。建议鼓励更多的专业机构进行社会保障清算,政府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和整合一些精算结果来做出判断和决定。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建立政府社会保险精算机构,牵头组织社会保险精算工作,建立专家库和专家信息库,灵活整合各方资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部部长孙表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应尽快立法,立法应与机构和制度相结合。第二,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第三,要增加人员,建立机构,培养人才。第四,巩固数据,拓展研究模式。最后,有必要公布和编写精算报告,这将有助于增强共识和减少争议。
标题:社科院报告:建议养老金改革调整收支端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