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5字,读完约5分钟
经济观察网记者吴
2月1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说,2018年将出台校园足球竞赛与运动员评分挂钩的政策,地方政府将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支持继续深造,为继续深造开辟“最后一公里”。这也意味着校园足球将与进一步的学习联系在一起。
走过进一步学习的“最后一英里”教育部关于2018年新足球政策的声明旨在促进各地校园足球工作的发展。2014年11月,教育部正式牵头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以下简称“校园足球”)。校园足球工作主要通过建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队、试点区县和改革试点区来开展。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7月,中国有2万多所青少年校园足球专项学校,77所高校组建了校园足球队。资金投入也相当可观。三年来,中央政府共投入6.48亿元校园足球扶持资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投入近200亿元。
福建省莆田一中于2016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莆田一中校长蔡惠森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称号需要学校自主申报。经过成功的评估,有必要建立一个足球场,购买设备,并组成一个足球队。学校组织足球比赛和邀请赛,参加各级联赛,开设足球选修课,普及校园足球
"比赛是校园足球工作的关键."王登峰说。目前,校园足球工作已经初步构建了一套四级竞赛体系。班级联盟在学校组织,校际联盟在校队之间组织;在校际联赛的基础上,选择各年龄段的最佳阵容,进行全国性比赛;经过每年的夏令营训练和比赛,中国各年龄组最好的队伍将被选拔出来参加海外交流比赛。
王登峰透露,2018年教育部将与中国足协合作,确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国家一级运动员最佳阵容,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国家二级运动员最佳阵容。地方政府也将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支持政策,以供进一步研究。
此外,有资格开展校园足球试点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大学的数量也将大规模扩大。王登峰介绍说,从2018年到2025年,中国将再创建3万所具有足球特色的学校。有资格开展校园足球的高校数量从2017年的77所增加到2018年的152所,增幅接近100%。“到2025年,校园足球高水平试点学校将力争达到200所,为更多踢足球的孩子打开上升通道。”王登峰说。
为了避免“雷声大,雨点小”,校园足球工作已经开展了三年。尽管从各种统计数据来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硬件师资的缺乏、积极性的低下以及投资资金的缺乏保障仍然制约着校园足球的推广。
移动足球场的创始人王利农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足球教学体系。“校园足球工作有几个缺点。一是教材缺乏,足球课没有系统的教材,难以普及。第二,老师很缺。大多数体育老师不教足球。第三个缺乏场地,这需要向德国学习,通过建造一个小足球场来解决。”
同时,王利农认为,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在概念层面上对校园足球仍然存在功利主义的思考。“校园足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普及,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找到足球的兴趣和感觉。没有必要在年幼的儿童阶段建立足球学校队,否则他们将渴望迅速获得成功和帮助。”
除了广州北部的一线城市,大多数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不太重视校园足球。首先,财政拨款不到位,其次,足球与入学率无关。“去年,我走访了六个省份进行研究,投入学校的财政资金数量有限。”他说。
莆田一中校长蔡惠森也告诉记者,继续学习和教师是影响学校足球工作的两大因素。“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踢足球和学习之间的冲突,因为高三学生比较紧张,而且通常高一和高二学生都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此外,教师紧张,这需要通过在师范院校设立足球专业和培训足球教师来解决。”
2018年,教育部将出台一项新政策,将校园足球比赛与运动员评分挂钩。蔡惠森认为,开放入学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一级和二级运动员证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体育特长进入高校,进而吸引学生在足球场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王利农对此持谨慎态度。“新政将为现状带来一些改善,但要一步到位地实施这一政策是困难的。必须避免雷声大雨点小。他认为,除了将校园足球与运动员的评价联系起来之外,还有必要改进在校园足球中给学校增加额外分数的政策。”如果你不增加额外的分数,仅仅评估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最近,王利农拜访了许多中国足球的前辈和专家。根据他的了解,北京将很快把足球和中小学继续学习的加分联系起来。“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加分政策已基本调整。”。
他认为,校园足球加分时代的到来将有助于打消家长的疑虑,促进足球的普及。“父母不让孩子踢足球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因为足球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第二,他们认为踢足球没有出路。如果你能去上学并增加额外的分数,家长们就会改变他们的态度,认为踢足球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上学。”王利农说道。
(主编:何一华hn110)
标题:教育部:校园足球与运动员等级评定挂钩 各地将出台升学政策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