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5字,读完约6分钟

无人货架领域出现了新的风暴。

3月15日,便利蜜蜂内部的员工透露,该公司一个城市内部的员工发出通知,除了现有的8个智能集装箱试点城市和3个待铺设城市外,其余38个有简易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出。

据了解,便利蜜蜂的退出将裁员近1000人,造成近40000点的损失。今后,有必要加强智能集装箱的布局。这意味着无人货架上便利蜜蜂的早期竞争结果将被彻底抛弃。

去年,经过最初的激烈竞争,无人货架领域延伸至下半年,智能集装箱成为无人货架的转型方向。然而,资本逐渐谨慎,无人管理的货架初创企业的趋势值得关注。

无人货架的困境

便利蜜蜂的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今年,无人货架的大规模运营阶段已经结束,整个行业的竞争焦点已经转向运营效率。”引起业内热议的便民蜂退场和裁员,与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后进入者,2017年11月便利蜜蜂开始无人货架业务时,市场上有20多家无人货架企业。然而,随着2017年初3亿美元融资的完成,便利蜜蜂宣布年底完成全国5万个货架的布局,这很快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据报道,无人货架明星公司斯嘉丽便利公司今年6月完成了3万个无人货架点的创建,一度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现在,方便蜜蜂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它。今年1月,便利蜜蜂控股公司带领另一家无人货架运营商frog,将其纳入无人货架业务,这意味着便利蜜蜂一直处于行业的前沿。

虽然无人货架上市已近一年,业界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无法阻止前期资本的疯狂涌入,其中已有30多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然而,成功超车的便利蜂并不欢迎好消息,无人货架的风口突然转向,场地逐渐进入洗牌时代。

并购、战略收缩和淘汰已成为2018年无人货架领域的关键词。

在方便的高峰期,有2000名员工,但在今年2月,有一场裁员风暴。员工人数减少到约500人,只有约40人留在北京。

事实上,无人货架的进入门槛不高,导致该领域出现“千架”,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保证供应链,只能依靠快速扩张来提前抢占市场地位,通过市场规模来吸引融资,这曾经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好景不长,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时间是去年确定的。2018年,资本对最初的疯狂变得谨慎起来。

一些无人货架项目的融资情况

该领域的企业家公开表示,每个无人货架的月平均销售额约为1500-2000元,毛利率为25%-30%,道德损失率为3%-7%,物流成本约为10%,运营成本超过5%。一旦损失超过7%,就会有损失。

伴随而来的问题是,货物损坏来自无人货架的诞生。商品销售依赖于用户的自觉支付,更依赖于自律。企业很难控制货物损坏率,这导致许多公司不堪重负。领蛙投资人姜海兵曾透露,两家大型无人造架企业的货损率接近40%,小公司网点货损率甚至达到70%。

商品损耗率高,利润远,这导致资本被抑制。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从狂欢走向理性后,无人货架企业开始思考转型。

改造智能集装箱

2018年,智能容器的升级改造成为了方便蜂的发展方向。早在今年春节后,便利蜜蜂就发布了转型的消息,将简单的无人货架升级为智能集装箱。同时,蜜蜂为智能容器招募营销人员也很方便。

据报道,与无人看管的货架相比,智能集装箱需要经过扫描编码、开门、选货、关门等步骤进行自动结算,可以有效降低货物损坏率;同时,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办公室,而是可以扩展到广场、超市、火车站等。重要的是智能集装箱能够将商品的销售数据反馈给运营公司,使公司能够掌握更准确的数据进行推广和运营。

便利蜜蜂的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由于智能集装箱的开机和在线特性,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每个点的库存信息,补货会更加准确及时。”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智能集装箱的出现是无人化零售业从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

如今,无人货架逐渐衰落,智能容器正在取代它们成为一个新的出路。这不仅是便利蜜蜂做的,也是零售巨头做的。去年,阿里与美国推出了即时零售“小柜台”;自京东回家后,Go和苏宁也开始铺设智能集装箱。

面对巨人的不断进入,便利蜜蜂计划投资上亿元人民币,锁定5万个智能集装箱。便利蜜蜂曾经说过,其核心业务是线下新便利店,而无人货架作为其“便利+”战略的补充形式,可以为其提供供应链系统和物流系统。

这意味着,在便利蜜蜂转变为智能集装箱后,其物流供应链将获得持续的补给保证,进一步拉开与其他赛马场玩家的距离。

智能集装箱的本质是一种新的零售模式。在供应链的补货环节,方便蜂将线下便利店作为前台仓库,为商业区的销售点提供补充配送,增加市场布局。据了解,便利蜜蜂去年以四天一店的速度,一年扩展了100多家便利店,之后又开始了无人货架业务作为补充。

从便利蜂大规模撤出无人货架可以看出,智能集装箱正在取代无人货架作为其“便利+”策略之一,但裁员也表明便利蜂的转型并不顺利。

方便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智能容器的生产成本和容量。据了解,市场上智能容器的单个生产成本高达10,000元,而根据方便蜜蜂的位置,成本高达5亿元。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自主研发智能容器已经成为方便蜂的改造重点。据便民蜂称,该公司去年开始研发工作,自主研发的产品成本价已降至5000元左右。未来,空客房将进一步降低成本。

据了解,便利蜂引发了此次裁员和撤站,主要是因为改造速度跟不上无人货架的点位大小。

“由于竞争激烈,市场上智能集装箱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通过早期布局,我们锁定了几家主流铸造厂的产能。不过,考虑到市场供求状况短期内无法解决,我们将优先考虑第一批高密度和智能化覆盖的城市。”方便蜂的负责人说。

标题:便利蜂撤站裁员千人 转型智能货柜遭产能瓶颈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