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4字,读完约3分钟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不断进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外汇管理任务艰巨。随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权力下放、业务便利的同时,新的矛盾和新问题凸显,监管难度加大。近年来,各级外汇管理部门积极推行主体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部门岗位设置滞后,主体监督难以开展。目前,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和岗位设置仍沿用资本账户、经常账户等业务类别。所谓的主体监管仍围绕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条线进行,条块分割,难以实施跨部门、跨岗位的渗透管理,不可能从生产经营全过程、投融资和市场主体跨境资本流动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探索。再加上基层外汇检查员不足,可疑线索无法快速查对,违规行为无法及时查处,主体监管效果不理想。

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人员转换缓慢,实施主体监督困难。受行为监管惯性思维的影响,基层外汇管理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大多停留在对相关业务单据的表面审核上,只熟悉岗位业务,只能进行简单的归档和查询操作。系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相关性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研究的思维。综合判断能力不强,不符合主要监管要求。银行和企业很容易在管理和服务上“牵着鼻子走”。

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系统和数据支持薄弱,难以监管主体。目前,虽然外汇业务系统已经整合到统一的应用服务平台中,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可以通过跨系统授权查询所有业务系统数据,但业务系统之间的相关性不高,甚至同一业务导出的数据也有很大差异,缺乏科学的异地验证指标和计量标准,甚至缺乏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数据信息,难以对市场主体等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主体难以到位监管。

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建议:

重设岗位,分配人员,改变工作理念。基层外汇管理部门根据监管的市场主体类别,如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个人、综合管理等,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划分,实现市场主体的多维度和立体化监管。通过前台与后台、非现场与现场之间的定期交叉轮换制度,迫使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新业务,熟悉各种业务系统的操作,增加外汇管理人员的配备,加强检查力度,尽快适应主体监管的要求。

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加强联动,提高外汇机构监管水平。全面掌握市场主体信息,推进主体监管实施。加强内部联系。建立内部业务协调机制,形成异地与现场联动、前台与后台协调、监管与服务同步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监管跨部门落实到位,不留盲点。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商务、税务、海关、公安等部门建立监管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通过了解市场主体在其他监管领域的声誉和违法违规等重要信息,全面分析和筛选可疑违规操作行为,增强主体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为实施主体监管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整合系统信息资源,在现有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以市场主体为主线的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统一数据采集口径,避免数据错配、进出口错误等。减少盲目性和重复劳动,实现对市场主体数据信息的实时全口径监控、相关性分析和交叉核对。同时,建立动态预警和监测指标,从宏观上满足国家外汇管理政策的全面动态需求。微观上,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了统计、监测和预警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标题:基层外汇局实施主体监管的思考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