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0字,读完约7分钟
风景秀丽的兴隆湖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胡大田
微风徐来,水草摇曳,鱼儿游动。四月的兴隆湖生机勃勃。
兴隆湖是四川省成都市最大的人工湖,初存时水质低于ⅴ类水质。另外,地势较低,周围的污染物容易进入,所以很多人对兴隆湖的水质并不乐观。然而,现在的兴隆湖“清而不浊”,不仅大部分湖水达到了地表水四级标准,而且一些湖泊的水质甚至达到了三级。
挖沙和实施工程是湖泊管理的常用手段。但是兴隆湖没有走这条路。其水质的改善有赖于一台日夜运转的天然“净水器”――自2015年以来,先后有1.4亿株沉水植物、17万只鱼虾和各种微生物被种植并投放入湖中,从而构建了一个清水生态系统,使兴隆湖具备了很强的自净能力。
构建植物净水的“背景”,形成“草兴-水清-草兴”的良性循环
兴隆湖面积约4500亩,东西长约2.6公里,南北长约1.3公里,是当地重要的水源。“城市湖泊建成后,它们经常面临水污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兴隆湖建设单位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王琦表示,在兴隆湖建设开始之前,相关的净化实验已经开始。
自2012年以来,相关科研单位对兴隆湖未来水质恢复进行了系统研究,历时三年的水工模型试验和污染物扩散试验,最终确定了建设清洁水生态系统的方案。该系统以植物为水体净化的“背景”,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固定在植物体内,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
沿着湖边散步,各种细长的水生植物在湖里戏水跳舞。这些水生植物可以稳定水体,减少沉积物中氮和磷的释放,吸收和净化污染物,防止淤泥悬浮在湖底,并抑制藻类的生长王琦介绍,水生植物与藻类争夺生存资源,可以极大地“排挤”藻类在空室内的生存,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使湖水进入“绿草-清水-绿草”的良性循环。
兴隆湖采用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顾名思义,整株植物都是沉水的,而扎根在水下土壤中的植物是挺水的。其中,沉水植物是生态修复的主力军,能够高效吸附水中的氮和磷。
“水中氮和磷积累到一定浓度会导致蓝藻爆发,沉水植物的根部可以吸收氮和磷。”王琦告诉记者,兴隆湖有8种沉水植物,主要是苦草、狐尾藻和黑藻类,共计1.4亿株。如果它们全部存活,它们每年可以从水中去除36吨氮和2吨磷。
兴隆湖郁郁葱葱的水生植物是治理污染的英雄,但它们在这里定居并不容易。有必要给沉水植物浇水。"就像插秧一样,最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同时工作."王琦告诉记者,除沉水植物外,兴隆湖还种植了15种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香蒲等。,种植面积约1万平方米。这些摇曳的挺生植物是湖区的“绝代佳人”。
完整水生动物生态链的功能开始显现,生态群落促进了污染物的减少和水质的改善
“我们经常走在这里,发现湖里有很多鱼。当我们在湖边跑步时,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鱼跳出水面。当你仔细看时,你还可以看到虾和贝壳。”王亚林,一个住在兴隆湖畔的市民,他周围的这些变化让他非常兴奋。
王亚林看到的大部分鱼都来自计划交货。自2015年以来,底栖动物和鱼类被放入兴隆湖,以建立一个完整的动物生态链。底栖动物主要有四种类型,即梨形环棱螺、青虾、活蛤和无牙蛤,共100万只,其中以梨形环棱螺为主,约200万只。
"梨形环蜗牛擅长吃水里的脏东西."根据王琦的说法,蜗牛可以生活在沉积物表面,以有机物为食,并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同时,蜗牛的分泌物可以絮凝沉淀水颗粒,从而改善水质。另一方面,贝类属于过滤性食物收集器,它通过鳃和纤毛的过滤从水中过滤食物,并起到“生物过滤器”的作用。
湖水的净化不能仅仅依靠底栖生物,鱼类群落对于实现合理的生态循环至关重要。鱼的种类选择非常特别。“为了保护沉水植物,食草鱼类不能被释放。只有食肉鱼,如鲤鱼、鲢鱼、鲶鱼等。,共约40,000个。”据王琦介绍,兴隆湖建成后,有外来杂鱼流入,可能会打破正在建设的生态平衡。这时,食肉鱼也需要发挥作用。通过食用杂食鱼类,降低了鱼类的总密度,从而减少了鱼类活动对沉积物的干扰和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维持了生态平衡。
沉水植物+底栖生物+鱼类+挺水植物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生态群落。通过生物链之间的物质循环转化,兴隆湖的污染物不断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不断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黄化和异味基本得到控制,水体透明度不断提高。
“水污染控制最难的部分是从浑浊的水到清澈的水。一旦变成清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水质会越来越好。”王琦说,在目前的生态系统下,沉水植物在不断生长,水质越来越清澈,阳光穿透越来越深,沉水植物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生态系统“净水器”的功能很强,但它非常脆弱,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它的持续运行
在兴隆湖附近的科学城规划展览馆西侧的山脚下,有一个清澈碧波荡漾的小湖,叫做红梁湾。站在桥上,你可以看到湖底的水生植物、鱼和虾。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三级。去年冬天,在兴隆湖看到了近百种候鸟,黑天鹅来到这里栖息。
除了肉眼可见的动植物之外,还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小世界,这就是兴隆湖清澈的湖水。微生物也是兴隆湖“净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的透明度,五六种微生物菌,如复合菌和硝化菌也被投放到兴隆湖中。
“就像在淡水中加盐一样,水的透明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阳光的穿透性更好,植物的成活率也会更高。”王琦说,沉水植物和动物的生态链在湖底水深处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而由高分子材料和悬浮球填料组成的单植物微生物附着基地布置在深水区,表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吸收大量的氮和磷。
生态系统形成的“净水器”功能很强,但很脆弱,任何人为的破坏都可能导致“净水器”功能的失效。目前,兴隆湖的立法保护已经展开。成都市天府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黄伟告诉记者,《成都市兴隆湖区生态保护条例》于2017年2月开始实施,仅针对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兴隆湖区,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废弃物或其他污染物;不要钓鱼或抓鸟;禁止擅自捕捞或采摘水生植物,为有效开展兴隆湖区生态建设和规划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依据。
“今年,我们还将修建一个引水工程,通过东风运河补充水,以消除生态破坏对主要水质的影响。”黄伟说,这个引水工程将在今年内完成。连接后,一旦兴隆湖发生突发性生态破坏,将立即启动应急支持,保护饮用水安全,给兴隆湖减压,让其有时间休养生息。
自2013年12月以来,已投入400多亿元用于兴隆湖生态设施的建设和治理,主要河流沿线500米范围内的286个农场已被关闭,“分散污染”企业也被取缔和搬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使整个湖泊的水质达到三级,一目了然的蓝色湖泊。”黄伟说,根据目前兴隆湖的自净能力,这个目标很快就能实现。
人民日报(2018年4月28日09版)
标题:成都兴隆湖有个天然“净水器”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