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97字,读完约1分钟
学校门口的校名由学生书写,班级以国内外的发现者命名,学校为不同年龄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实施“个性化定制”...在北京教育科学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关爱学生、探索教育无处不在。去年,学校被评为首都文明校园。
在谈及校园文明建设时,该校校长陈金祥介绍说,该校积极探索文明教育模式,从文明管理、文明传承和习惯渗透等方面开展了实践工作,促进了文明校园的形成。首先,这体现在阶级文化的建设上。学校里的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文明特征。“我们突破了时间空的限制,不受位置的束缚,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智能资源。”例如,陈金祥说,这个班是以中外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用电子班卡介绍发现者的贡献、精神和班级努力的方向。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一课一习惯”活动,印制了“良好习惯存储卡”,每个人都记录了自己的习惯存储情况,每个人都参与了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以巩固习惯的形成,使文明习惯成为学生的自我储备。
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个性化定制”,有助于骨干教师的学术发展,引领中老年教师的创新发展,有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培养模式推动了学校学科的发展。如今,学校组织同年级的教师组成一个以班级为基础的课程研发团队,共同构思和探索符合班级师生特点的内容和活动,总结出“90% 110%”的教学思想,即以10%的实践课程激活90%的学科课程,跨越教材、学科、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界限,拓展学习资源。
标题: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文明习惯成学生自我储备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