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6字,读完约8分钟

雷波县青岗村,从金沙江到山腰,到处都是脐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钟照片

如果您打开该列,

深度贫困地区是摆脱贫困的最佳选择。深度贫困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一低一穷三倍”,即贫困人口比例高,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五保”扶贫任务重,因病返贫扶贫任务重,老年人扶贫任务重。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在全面推进扶贫开发的同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自本期开始以来,扶贫版推出了“关注深层贫困地区”专栏,报道地方努力消除贫困的实际成就和经验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典型的“直通民族”地区。凉山州作为我国“三州三区”中的一个深贫困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存在着突出的区域和整体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和凉山州为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努力。自2014年以来,凉山州贫困人口减少了45.1万人,954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减少,贫困率从19.8%下降到11%。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借猪还猪”刺激内生动机

虽然现在是仲夏,但凉山州昭觉县特布鲁乡古莫村却凉爽宜人。穿过村庄的小溪两旁都是树,被彝族风格的小建筑覆盖着。

来自俄罗斯的村民曲西阿姨正忙着用自制的米酒在她的新房子里接待客人。古莫村党支部书记穆坡克尔告诉记者,再过几天,村里的配套设施建成后,古莫村将成为一个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彝族村。

“彝族人淳朴、好客,但“千年一步”的经历,再加上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大多数当地人严重缺乏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特布鲁乡副乡长马茂林说,过去农民自己养鸡养猪,很少出售;这里的辣椒、核桃等土特产质量也很好,但没有规模化种植,远远没有成为商品。

近年来,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外界对凉山地区的捐赠逐年增加。这些捐款在帮助当地人民摆脱贫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形成了“等待他们想要的东西”的想法。

为了让“艰苦奋斗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凉山州在帮扶措施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形成了“借羊换羊、借猪换猪”的模式。

在美姑县罗依甘乡瓦吉吉村,日木亮女士告诉记者,当地干部借给她的母猪已经产了10多头小猪,不到一年,她家卖小猪就赚了4000多元。

乡镇干部柯启瓦格告诉记者,“借猪还猪”有三个好处:第一,饲养母猪的贫困户是有责任的,因为他们两年后要还钱;第二,贫困家庭有收入。每头母猪每年可产3窝小猪,两年可产50或60只小猪。农民卖小猪可以得到大约2万元;第三,母猪作为一种扶贫资源,两年后可以收回借给其他农民,这样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让更多的人受益。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不仅猪、牛、羊借,土豆种植也实行“借土豆还土豆”。

雷波县还探索了一条扶贫资金使用的新途径。他们把相关的援助资金投入到养猪场,贫困家庭在养猪场也有相应的份额。然而,养猪场并不直接向贫困家庭发放现金,而是补贴种植和购买猪饲料的红利,以便贫困家庭能够间接获得援助。

雷波县青口乡芭蕉芋养猪场实施了这种支持模式。县农牧局畜牧站站长吴林说,养猪场用当地的美人蕉作为猪饲料,贫困户把它送给养猪场,养猪场以底价购买。农民付出越多,得到的帮助就越多。“有几个优点。第一,“多劳多得”的真正实施避免了“等待金钱”的依赖;第二,养猪也有一定的风险,可以使扶持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第三,养猪是一个“捆人”的问题。人们每天都要喂它们,芭蕉的管理和保护非常简单。农民可以出去工作,赚更多的钱。”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劳动致富,营造良好氛围

一大早,梅谷县八铺镇大哥村的一位村民曲默佐在田里拔草。在当地干部的帮助下,去年,她家曾经种植玉米和土豆的田地里新种了145棵樱桃树,其中一些已经开始开花结果。她说,当所有的樱桃都结出果实时,与以前的玉米和土豆相比,它每年可以增加2万到3万元的收入。

同村的另一位村民吉姆·阿吉今年才开始学种菜,但她对收获很有信心,估计每亩菜地收获几千元也没问题。

在村道的重建现场,几十名村民,男人、女人和孩子,正在搬运石头栅栏,并在烈日下捡土填筑。他们告诉记者,这条村道修好后,村里的蔬菜就会卖了,发展乡村旅游就有了基础。

大哥村干部说,曾经,一些不健康的做法,如铺张浪费,高价聘礼,慷慨安葬,懒惰和懒惰,使贫困的农民更穷。因此,在脱贫过程中,凉山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重点放在了“营造良好氛围”上。一方面,各地通过“村规民约”等措施大力打破不良风气,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和开办“农民夜校”,引导农民学习文化和技能,形成勤俭致富的良好新风。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萨瓦罗旗博村率先在泉州建立了“农民夜校”。从教村民写自己的名字开始,专业教师被邀请教村民学习种植优质作物、饲养家禽和家畜,以及家务、厨师、电焊、汽车维修和建筑等专业技能。

"良好的氛围对于摆脱贫困来说太重要了!"萨瓦洛奇博村党支部书记刘超说,现在,村民们都在看谁种庄稼好,谁工作更努力,谁挣钱更多。

培养团队,积累发展后劲

虽然凉山州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对于凉山州来说,在“跨入千年”之后,“十年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必须继续努力。

雷波县武官乡青岗村近年来发展迅速。“青岗村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行业好,二是团队好”。雷波县农业局副局长曾毅说:“一个好的产业就是脐橙,一个好的班子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唐朝顺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

青岗村位于金沙江边悬崖之间的缓坡上。由于坡度陡,土壤少,石头多,这里的居民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吃饱。在测试了当地的土壤和其他环境条件后,县农业部门决定调整产业结构,在青岗村种植脐橙。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反对: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他们种植脐橙?脐橙可以当饭吃吗?

关键时刻,唐朝顺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率先试种,建立了“支部+协会+农户”的产销网络,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贷款运作,并承诺以保护价收购农户脐橙。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村里每个家庭都在努力调整结构,每个家庭都主动种植脐橙。现在,还是一样的坡,一样的人,但是青岗村是大梁山上一个著名的富裕村,青岗村的大多数脐橙每年一开花就被预订了。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在梅谷县大哥村,村里的第一任书记苏建华告诉记者,大哥村的村民世世代代只种玉米、土豆和红薯。头两年,驻地干部动员大家种菜,他们也反对。因此,村里的党员和干部带头“吃螃蟹”和种菜。目前,全村相当多的农民一直在种菜。

"普通人(603883,诊断股)只要尝到甜头就会跟进."苏建华说:“作为常驻干部,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这既有利于短期扶贫,也有利于长期发展。”

那么,如果常驻团队离开呢?谁将带领村民继续工作?特布鲁乡副乡长苏建华和第一书记马茂林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马茂林表示,与改善住房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相比,更重要的是培养基层干部,留下一支“不会离开的工作团队”。

“以特布洛乡古莫村为例,为什么古莫村近年来发展得这么快?一个重要因素是驻地小组的强有力领导,这可以帮助该村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并联系外部渠道购买当地产品。”马茂林说道。因此,位于古莫村的凉山州团队一直专注于培训当地发展领导人。通过党员示范工程,激发了村里12名党员的先进性,通过建立青年先锋队,调动了68名青年的积极性。目前,村里有26名青年申请入党,培养了2名新党员,培训了4名后备干部。因此,古莫村充满了活力。有些人组织并带头做村里的所有工作,每个人都齐心协力。“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好的产业,这个村庄有希望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钟

标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凉山广种“脱贫果”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