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麦德被“双规”后,想起来了:把他送给海林县副县长时,当时省委领导给他:廉洁自律,大众酒一瓶也收不到,烟一盒也不要。 当时,他做了这个
1950年,马德出生在黑龙江省克东县的农村。
近年落马的其他贪婪官员如成克杰、胡长清、马酷似东方,谣言也出身贫困,经历了艰苦环境的艰苦奋斗,在奋斗中崛起。 而且贫困和天生的节俭,甚至吝啬,伴随着麦德很长时间。
马德来自大家庭,家很穷,小时候连鞋都穿不起。 有一次,我赤脚去放牛马踢镰刀,差点割破脚趾。 直到今天,这个脚趾都弯了。
从1961年到1968年,马德分别在克东县第三中学和第一中学学习。 高中时,马德担任班长和学生会委员。 这可能是谣言开始“从政”了,还是热身了。
高中时代正是文革开始的时候,谣言的贫农出身成为了重要的政治资本。 作为学生干部,马德加入了造反派,是克东一中“红色造反团”的负责人。 当时马德感到骄傲的是,他主持班级期间,班被选为全校模范班。 马德本人也因此出席了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
1968年毕业于麦德高中,他留在克东县,加入公安机关军管会就职,担任过陪审员。 后来,他回到家乡公社工作。 这个时间是两年半,第一次离开茅庐的马德每月领36元的工资,对当时的整体生活水平来说,这是非常高的起点。
1970年,马德20岁时被推荐为第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就读于千里之外的复旦大学中文系。
《中国信息周刊》记者查了马德自己填写的1970年复旦大学新生登记表。 我能了解一点谣言年轻时的经验。
马德兄弟一共8人,但亲属登记表上只填写了父亲、姐姐和弟弟的消息。 在另一栏,马德填写了自己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姐夫的情况。 以上六人仔细记载,马德都是革命干部、工人、贫农等好成分,政治面貌都是党员或团员。 这是当时政治环境下的普遍行为还是谣言特别细心,现在还不能调查。
当时的班主任、复旦大学中文系退休教师高天如说,这次的中文系学生有73人,是文革中大学重新开始招生的第一个学生,所以各地的阶层推荐,进入大学很难。 当时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要求是中学,谣言作为高中生,基础很好。
高天如对《中国情报周刊》说:“对当时的谣言几乎没有好处。 他成绩不差,也不突出,最多当过学习小组组长。 ”。
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制是3年,但因为1970年是第一届,所以招生开始晚,招生时间是1970年的12月。 据高绍介介绍,当时强调政治的可靠性,学习社会这本书。 两年多来,各地学习工程农业实习的时间占大半,真正在复旦读书的时间只不过一年。
除了少数成绩差异化的可以留学的学校,这次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原籍,在当地分配。 马德回到黑龙江后,再也没有和母校联系过。
想起当时的谣言,高天说,只有“沉默”两个字可以形容。
谣言的“沉默”是继他一生之后的优势。 据哈尔滨媒体记者介绍,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在公共场合总是认真笑,不喜欢出现在镜头上。 这些与经常骂部下的“粗鲁的人”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度很大。
马德年轻时的政治道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32岁时就任海林县副县长,34岁就任县长,35岁就任海林县委书记,37岁就任牡丹江市副市长。 在大部分岗位上,他当时是黑龙江省最年轻的干部。
马德说没有业绩,可能是不公正的。 他在海林县四年来,把海林改造成了先进的县。 那时的谣言很满意,成为县委书记后说:“我们家祖坟里真的冒出了青烟。”
马德被“双规”后,把他送到海林县副县长时,当时省委领导提醒他:廉洁自律,大众酒一瓶也接受不了,烟一盒也不要。 靠近纪检部门的人说,当时他确实做到了这个。
担任牡丹江市副市长后,马德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周刊》朱雨晨孙展)
标题:【国内热闻】中国最大卖官案:马德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1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