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0字,读完约1分钟

在与贫困的斗争中,有太多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汤寨镇汤寨村李娟患有脊髓空孔病和严重瘫痪。在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它咬着手写笔,开了一家网上商店出售农产品(000061,诊断单位),这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自力更生,也带动了邻居一起脱贫;贵州省遵义市亳州区郑萍一乡团结村的村民多年来辛勤劳作,双手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人工运河,吸引了甘泉,成功脱贫...

幸福生活不能等

在中国与贫困的斗争中,仍然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

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有一些人抱着“等待、依靠、渴望”的严肃思想,“依靠墙根晒太阳,等待别人送上小康生活”。干部的作用是绰绰有余的,但是群众的作用是不够的。有“干部做群众看得见的事”和“干部着急,群众不着急”的情况。客观地说,这种思想的出现是由于扶贫方式的不当。在一些地方,精确的扶贫被简单地理解为“给钱以摆脱贫困”,这意味着按时给贫困家庭钱。这样做,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穷人努力工作致富的热情,甚至使穷人滋生依赖心理。

幸福生活不能等

穷人脱贫致富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可持续贫困和财富的根本保证。在扶贫工作中,要注重培养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工作和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要改进工作方法,采取生产奖励、劳动补贴、工作救济等机制,教育引导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资料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黄晓东)

标题:幸福生活不能等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