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7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见习记者徐贝贝

俗话说,人们不能没有信仰。诚信始终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32年,但直到1988年中国第一家独立于银行系统的社会专业信用评级机构上海远东信用评级公司成立,中国信用信息产业发展的“启动”钥匙才正式被按下。

31年来,中国已建成覆盖中央银行信用信息中心、100家信用信息银行、132家企业信用信息机构和97家信用评级机构的全球最大信用信息系统,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便利市场主体投融资的基石。同时,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信用信息系统描绘了小额信贷的“肖像”

目前,我国“政府+市场”驱动的信用信息系统在有效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有1370万小微企业被纳入央行信贷信息系统,占所有申报企业的53%,其中371万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贷款余额33万亿元。

从市场角度来看,苏州已收集了72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相关数据,共计1.2亿条仓储信息,为9662家中小企业融资5670亿元...这是今年1月成立于2014年的苏州企业信用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移交的笔录。

与苏州信用信息公司一样,许多市场化的信用信息机构和平台也为小微企业创新了信用信息服务模式,帮助企业跨越贷款门槛。例如,河南省“新荣”平台利用省级信用信息平台从市场监管、税务、房地产、社保等部门收集的31亿社会信用数据,帮助当地企业突破融资困境。

可以预见,随着信用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过去“看不见、摸不透”的小微企业开始呈现出清晰的信用信息“肖像”。

个人信用融入了信用的“海洋”

“从记录来看,现在我只是一个功劳‘小白’。我只有一张信用卡,我不怎么用。我目前没有住房贷款。”在北京工作的肖旭向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展示了她从央行信贷信息中心下载的个人信用报告。该报告详细介绍了肖旭的信用卡、购房贷款、公共记录、查询记录等信息。

标题:我国征信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3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