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9字,读完约3分钟

师资力量不均衡,收费标准不透明,容易辍学...在暑假校外培训消费高峰期,世界各地的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都开展了课程推广活动。在相关的消费过程中,如何避免“例行公事”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7月16日,记者从四川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消费者委员会”)获悉,2019年上半年,省消费者委员会对中小学校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发现仍存在师资不均衡、诱导消费等诸多问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科学选择培训课程,省消费者委员会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消费者提出了建议。

谨防无证或超范围办学

本次调查采用访谈调查、暗访调查和家长讨论的方式,重点关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办学条件、安全隐患、教师聘任、招生宣传和教学管理(包括早期教育托管、艺术体育兴趣、知识推广和出国留学等)。)。

调查发现,部分院校还存在中途转岗、师资队伍不均衡、教师资格和信息不公开、收费标准不规范、退费困难、诱导消费等问题。

对此,省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选择校外培训。“正确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或请导师增加孩子的课外负担。”省消费者委员会建议,在正式注册之前,应进行课程试听,观察并判断儿童是否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是否适合培训内容和形式等。,以免孩子对不适合自己或不感兴趣的培训课程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无法完成培训课程。

暑期校外培训消费迎高峰 四川省消委会支招防“套路”

其次,我们应该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防止无证或超范围办学。具体来说,在选择培训机构时,首先要确认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和教师教学资格,并明确培训内容属于教育或人类社会部门确定的培训项目范围;二是要充分认识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即教学声誉、课程安排、师资匹配、配套设施、管理水平等具体条件,避免教学师资中间化、教学质量萎缩和管理混乱的局面;第三,要理性对待培训机构的所谓“名师”、“短期包会”等承诺,如“无条件退费”、“无理由停课”,避免盲目、因循守旧、轻信申请。

暑期校外培训消费迎高峰 四川省消委会支招防“套路”

注意检查合同条款

与此同时,省消费者委员会建议,有必要注意检查合同条款,并警惕“为一个班报到比离开一个班容易”。其中,首先是要详细了解教学时间、注册费、课时费、信息费、培训内容、教师情况、教师的变化和违约责任,并仔细阅读合同中是否有“霸王条款”;二是要求培训机构将广告承诺或口头承诺写入书面合同,并注意收集和保存培训机构发放的招生简章和传单。一旦出现争议,它们可以被用作权利保护的证据;第三,在合同中,主要内容如费用的退还、培训未能达到承诺效果的后续措施、培训地点的变更、培训期间的人身安全等应以书面形式约定,并由培训机构签字或盖章确认;第四,索要缴费单,检查凭证上的收费单位是否与实际培训机构一致,避免遭遇“黑补习班”。

暑期校外培训消费迎高峰 四川省消委会支招防“套路”

最后,你可以主动投诉和举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如果发生校外培训消费者纠纷,消费者可以先与培训机构协商;协商不成的,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消费者协会)投诉和举报,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省消费者委员会指出,在举报投诉时,应提交书面文件,如合同、招生简章、传单、支付账单等。尽可能解释争议的原因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标题:暑期校外培训消费迎高峰 四川省消委会支招防“套路”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