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0字,读完约4分钟
7月初,中央和商务部领导齐聚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浙江开发区的制度创新。什么样的“改革”引起了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方的关注?原因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较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月23日,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上虞经济开发区)和上虞杭州湾综合管理办公室成立,标志着浙江开发区深化整合升级迈出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开发区整合升级的不断深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结合已有先例。例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江东产业集群区合并形成钱塘新区,拥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品牌。但是,这两个区实际上是在“新区”制度下整合的,不属于两个区的实质性整合。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较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实质性整合,使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浙江省的首创。
“这是重建上虞市经济版图的一件大事,是上虞市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上虞市在大湾区时代更上一层楼的战略部署。”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似乎是上虞的两颗“双星”,一直是支撑上虞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两个开发区“走自己的路”已不能满足上虞打造“万亩千亿元”产业平台的需要,以及空发展不足、制度优势弱化、项目竞争等问题。是“在喉咙里”。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资源、环境和产量对产业的新要求,上虞市必须全面优化和调整生产力布局,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争取在大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毫无疑问,改革的道路充满了困难。为了实现两区的实质性改革,我们面前有许多“大山”,如利益冲突、人员调动、职能分工等。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质性整合,可以说是“壮士断腕”的决心。
为了真正实现实质性整合,开发区与地方机构之间的责任界限已经充分明确,权利和责任也已经“明确”。“整合后的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荷较轻,突出主业,突出规划、建设、招商等‘龙头’功能,并重振体制机制。”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原两个开发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科技人才引进、金融(融资)、土地等职责由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担,国家级开发区的相关权力保留。原两个开发区的其他职责由杭州湾综合管理办公室和曹娥江街承担。
“1+1 > 2”,整合带来的“能量”是显而易见的。两个开发区所拥有的平台优势、产业竞争优势、科技创新优势、人才集聚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已经形成拳头,并产生了新的发展动力。
“吃成大胖子”已经成为现实。“两区”实质上是合并,经济总量1250亿元,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成为绍兴最大的平台。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布局中形成竞争优势,在“大湾区”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个开发区合并后,建设一万亩、一千亿元产业平台的蓝图将成为现实。”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合并使两区原有产业实现了整合优化,产业生态更加健全,为进一步‘杭甬接轨上海’和加快产业集聚做好了充分准备。”
如果改革不成功,成绩单有最终决定权。整合后,开发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签约项目和协议投资同比增长75%和269%,监管产值同比增长11.6%。机构改革的红利充分显现。
(杨)
标题: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改革创新的“探路者”
地址:http://www.ayczsq.com/ayxw/5295.html